许振庭
在全省开展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中,襄阳市襄州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亲自挂帅,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此次活动,确保了“三万”活动时间、质量同步,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强化协调,积极帮助驻村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充分发挥质监技术服务优势,开展了“四送”下乡活动。即:一送政策,印制《襄州区质监局强农惠农政策宣传手册》1000分,免费发放到农户家中,让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传播到千家万户;二送技术,针对四个村农作物种植情况,筛选了《麦后棉花种植生产技术规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花生生产技术规程》等7大类标准文本,采取在方集社区中心集镇,现场解答发放2000余册,以此引导广大村民科技种植水平提高;三送服务,针对农村电能表失准和春耕化肥质量现状,组织开展电表、电子秤等计量器具、农资化肥等产品的免费检验检定活动;四送温暖,通过驻村了解调查,对生活困难农户开展了“献爱心”活动,送去春耕急需化肥2吨,分别发放到困难户手中,用实际行动体现质监人的人文关怀。
二是帮助牵线搭桥,反映情况得到反馈。工作组在方集社区走访村民调查中,该社区二、三两组20多位村民反映了下水道排污的问题。其因218省道重修,此地段路基加高,水泥路面硬化,导致原街道两旁老下水道被损坏,加之新延伸的街道也未设计明暗排水沟,一遇暴雨此处便积水成河,水往住户家中倒流,为此部分村民苦不堪言。这一问题工作组听到耳里却记在心里,事后,通过老乡关系,感情较好,会同区交通部门、社区负责人前往市道路管理局,找到这位分管领导专题汇报这一问题,并当场安排工作人员登记受理,递交的《关于218省道方集社区路段修复下水道的请示》,市道路交通部门将研究拟项解决。
三是集中民意,突出重点献计献策。针对许湾村、方集社区不少村民反映农田水利设施如何改善的问题,十多年前村里通过多种形式,兴建了一些塘堰和水渠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曾经为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因素,没有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护和改造,导致年久老化失修,尤其在方集社区二组的西冲和老庙冲40户村民的80亩耕地用水难于保障。就此问题,工作组与村支两委干部共同商议,分别走访农户征求意见,提出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经村民代表会表决一致通过,与村民达成共识。对两处老塘堰进行机械作业清淤、挖深、扩宽改建,目前改建后西冲一处塘堰可增加蓄水4000立方,另外老庙冲的一处塘堰也增加蓄水1200立方。今后,两处塘堰增加水田灌溉面积30亩,确保了每年两季农作物种植旱涝保收有望,从此也改变了“东冲太阳升、西冲日边落”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