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关注的“石花杯”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于2008年10月揭晓,颁奖典礼于2008年11月8日在襄樊隆重举行。
本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为张雅文的《生命的呐喊》、满妹的《思念依然无尽——回忆我的父亲胡耀邦》、杨晓升的《只有一个孩子》、李春雷的《摇着轮椅上北大》、黄传会的《我的课桌在哪里》和王伟举的《汾清河的儿女们》。
本届徐迟报告文学奖荣誉奖授予朱晓军的《天使在作战》、何建明的《部长与国家》、党益民的《用胸膛行走西藏》、王宏甲的《中国新教育风暴》和王树增的《长征》。
本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优秀奖的是梅洁的《大江北去》、李新烽的《非洲踏寻郑和路》、魏荣汉与董江爱的《昂贵的选票》、徐风的《花非花》、阿莹的《中国9910行动》、徐剑的《东方哈达》、刘继明的《梦之坝》、寒青与遥厚的《大巴山的呼唤》、紫金的《寂寞英雄》、傅宁军的《吞吐大荒:徐悲鸿寻踪》。

石花杯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颁奖典礼会场

石花杯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家

“石花杯”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荣誉奖

“石花杯”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优秀奖

襄樊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新华在颁奖典礼上致辞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胜友讲话

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运全致辞

徐迟纪念馆馆长、浙江省久安公益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倍得先生讲话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石花杯”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评委会执行主任傅溪鹏宣布“石花杯”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书目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会长周明总结讲话

获奖作家代表张雅文发表感言

“石花杯”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组委会主任、湖北石花酒业董事长曹远亮讲话

石花杯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获奖襄樊作家王伟举
--------------------------------
*徐迟报告文学奖简介
徐迟(1914--1996)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人,中国著名作家,曾任《诗刊》副主编、《人民中国》、《人民日报》特约记者、中国作协理事、中国文联委员,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
徐迟是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在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领域成就斐然。徐迟一生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随革命,与党的老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都有着深厚的交情,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时曾单独接见徐迟并为他题写了“诗言志”的题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仅徐迟一人。解放后徐迟为写三峡工程申请下放来湖北省文联工作,写出了大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1978年1月,徐迟发表了著名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这部以优美的文笔和新睿深刻的思想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一枝奇葩”。而作品中敏锐地传递出呼唤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气息,又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束报春花”。《哥德巴赫猜想》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使之成为“中国报告文学的里程碑”,并被译成20多种文字译介到世界各国,震撼了中外文坛,从而奠定了徐迟横跨现当代领域的文学大师地位。
-------------------------------------
*“石花杯”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作品简介
1、《生命的呐喊》作者简介
张雅文,女,1944年出生,国家一级作家、黑龙江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国家政府津贴享受者、黑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百佳优秀电视艺术工作者。
著有《生命的呐喊》、《趟过男人河的女人》、《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等十余部著作;编剧电视连续剧《趟过男人河的女人》、《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不共戴天》等一百二十余集;共创作五百余万字。其作品多次获奖。
【获奖作品内容简介】 作者真实记述了一个出身贫寒、只受过五年正规教育的底层人,始终怀抱理想,遇到任何艰难困苦,都永不放弃,永不言败,始终执着追求,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和创作历程。
这是一个中国女性历经磨难的性格史、忠贞不渝的情感史、自强不息的奋斗史。作者不仅在为个体生命呐喊,也在为我们上升时期的民族呐喊;全书贯穿了主人公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给人以极大的精神激励和有益的人生启迪。
2、《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作者简介
《思念依然无尽》的作者满妹,是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总书记胡耀邦的女儿。她1968年参加工作,先后当过兵,干过车工、木匠;198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随后又作过医学编辑和高级行政管理人员。
这部50万字的报告文学是作者的长篇处女作,作者鼓足勇气不知疲倦的写作和修改了八年。在没有档案可查的极端困难中,通过不断搜集资料、多方采访当事人、反复核对有关史实,三亦其稿,文字修改四十余次,最终使该书于2005年面世。可喜的是本书一经发行,即得到了广大读者及文学家和党史界的普遍好评,并获得了数次国家级文学奖。
【获奖作品内容简介】《思念依然无尽》全书约50万字,是传主的女儿满妹为纪念其父亲---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前主席和总书记胡耀邦而写的长篇处女作。
本书以女儿独特的视角生动温婉地描绘了胡耀邦的性格特点、脾气秉性和品格爱好;内容丰富,史料真实,文字流畅,感情细腻。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和对有关文献的整理,立体鲜活、清丽翔实、公正客观地刻画出胡耀邦多姿多彩一生中各个阶段的不同侧面,提供了不少跌宕起伏、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书中全面揭示了胡耀邦是怎样从一个偏僻农村的孩子成长为国内战争的高级指挥官,祖国建设的推动者,拨乱反正的发起和领导人,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者,直至党和国家领导人,最终辞职、去世、安葬的完整一生。
3、《只有一个孩子》作者简介
杨晓升,男,广东潮汕人,198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曾任《中国青年》杂志社记者、编辑及版面主编,现任《北京文学》月刊社社长兼执行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迄今发表报告文学、小说、散文、随笔、评论等各类作品近200余万字,所著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魂告急----拜金潮袭击共和国》《告警----中国科技的危机和挑战》《中国教育,还等什么》等曾先后热销。《只有一个孩子----中国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悲情报告》曾获2004年度“正泰杯中国报告文学”大奖。
【获奖作品内容简介】这是有史以来我国第一部对独生子女意外伤害问题的全景式采访实录,也是一部含泪带血、饱蘸激情与理性深度的长篇报告文学。作者在长达数年的采写过程中,通过对一系列遭受意外伤害的独生子女家庭艰难而伤心的寻访,将一个早已潜存、却尚未被普遍认识和重视的重大人生问题、重大社会问题血淋淋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读后,你不能不为之震撼,为之警醒,为之思索……这是一部关乎命运,关乎人生,关乎家庭,关乎你和我,关乎中华民族人口结构、人口生态以及国家前途命运的警世之作。
4、《摇着轮椅上北大》作者简介
李春雷:男,1968年2月生,河北省成安县人,一级作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那一年,我十八岁》,长篇报告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宝山》、《赤岸》、《铁壁铜墙》和《摇着轮椅上北大》等,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二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首届全国五一文化奖、冰心儿童文学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蝉联三届)、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蝉联三届)等。现任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获奖作品内容简介】她小学没有毕业,她是一位高位截瘫的轮椅女孩,她完全依靠自学,竟成为北京大学百年历史上第一位残疾人女博士!青年作家李春雷经过艰辛采访,精心创作,向国人奉献了一个凄美、动人的励志故事,感动了社会各界。这本书流传甚广,被称为是对中国青少年儿童进行“挫折教育”的最好教材!
本书结构新颖、语言精美、思想深邃,在报告文学的艺术表现上有诸多突破,堪称是一本难得的艺术精品!
5、《我的课桌在哪里》作者简历
黄传会,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原籍浙江省苍南县。
主要作品有长篇报告文学《希望工程纪实》、《中国山村教师》、《中国贫困警示录》、《龙旗——清末北洋海军纪实》、《逆海——中华民国海军纪实》、《雄风——中国人民海军纪实》、《首例农民告县长案始末》、《发现青年》、《天下婚姻——共和国三部婚姻法纪事》、《我的课桌在哪里——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等;电视专题片《希望工程10年》、《奇迹——共和国扶贫开发纪实》等。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当代》文学奖”、“中国报告文学奖”、“首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第十三届“国家图书奖”、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
【获奖作品内容简介】被誉称为“反贫困作家”的黄传会,多年来始终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和普通民众生活,他对希望工程的多年追踪和“反贫困”题材系列报告文学,体现了强烈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3年前,他又深入到农民工和打工子弟学校之中,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调查,掌握了大量催人泪下、令人痛愤、促人思考的真实素材。《我的课桌在哪里》直面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以实地调查的方式,讲述了这个数以千万计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他们对平等教育的强烈渴望。作家在书的结尾处向社会发出呼吁:“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部分被忽视的弱势群体的读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人口的质量和发展、法律的建设和完善,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对于带领13亿人民创建和谐社会的中国政府来说,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也义不容辞!”
《我的课桌在哪里》一书的创作,一直受到文学界、出版界的关注,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他们对《我的课桌在哪里》的现实意义和艺术追求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作家应有关注民生疾苦的社会责任,用良知和激情写出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作品。
6、《汾清河的儿女们》作者简介
王伟举,湖北宜城人,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汉水》文学杂志副主编、乡镇党委副书记、襄樊市文联秘书长等职;现为襄樊市作协副主席、湖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职称:文学创作二级;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花地》、报告文学集《飞旋的世界》、《东方底特律之梦》、《超越神话》、《风雨石花酒》和长篇报告文学《世纪沧桑》、《汾清河的儿女们》五部,另有散文、文学评论、电视文学剧本等各类作品,计200多万字。曾获得过“长江文艺小说佳作奖”、孟浩然文艺创作奖、人民文学征文优秀作品奖。
【获奖作品内容简介】《汾清河的儿女们》真实纪录了一个山村在一位基层共产党员的带领下,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艰难历程。。这部作品在对一个远离中国社会政治文化中心的偏远山村子变化的书写中发掘出一种特殊的中国经验。汾清河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他们执著的精神和高尚的理想信念,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因此《汾清河的儿女们》称得上是一部表现当代农民价值追求的新的创业史,一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想颂歌。
-----------------------------------
*“石花杯”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荣誉奖作品
1、《天使在作战》作者简介
朱晓军男,1955年生于沈阳,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机械专业,曾任助理工程师、期刊编辑、编审。现任教于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教授写作学、出版编辑学。出版有长篇报告文学《大荒羁旅――留守在北大荒的知青》、《世纪末的情欲》等5部,在《北京文学》、《当代》、《中国文学》、《散文》等期刊发表报告文学和散文数十篇,先后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报告文学奖、“新世纪第三届《北京文学》奖”、“黑龙江省第四届自然科学著作、论文二等奖”等奖项。
【获奖作品内容简介】作品刻画了一位白衣天使在医疗腐败,患者惨遭戕害面前,挺身而出,维护患者的利益,捍卫生命的尊严的真实故事。
1997年,上海市广中地段医院的医生陈晓兰无意中发现所在医院用一种叫“光量子”的伪劣医疗器械给患者进行治疗,她调查23位接受过治疗的患者,发现有9人已死于肾功能衰竭和肺栓塞。从此,她踏上了向上海有关部门和国家药监局举报伪劣医疗器械的征途,随后她两度“下岗”,花掉十多万元积蓄,40余次赴北京举报。可是,她使七种伪劣医疗器械被取缔,为患者减少损失数十亿元。
2、《部长与国家》作者简介
《部长与国家》作者简介
何建明,第一、二、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国家图书奖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作家》主编,现任作家出版社社长。
《获奖作品内容简介》《部长与国家》是一部纪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最壮丽的一场创业革命诗史_大庆油田发现的全过程.作品塑造了石油部长余秋里以军人的特有硬汉精神,带领5万人的石油大军奋战在北大荒的艰苦环境下,用革命者的高昂战斗姿态,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实现中国石油史上的伟大发现.作品以诗一般的流畅语言和撼天动地的战斗场面,为我们叙述了那段共和国的激情岁月.<部长与国家>已列入明年建国六十周年献礼电视连续剧重点片.
3、《用胸膛行走西藏》作者简介
党益民,陕西富平人,1963年生,诉讼法学研究生,武警大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出版长篇小说《喧嚣荒塬》、《一路格桑花》、《石羊里的西夏》,散文集《西藏,灵魂的栖息地》,长篇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等。其中:长篇小说《喧嚣荒塬》获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巴金文学院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一路格桑花》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部优秀图书”;长篇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获第十届全军文艺新作品一等奖、第四届报告文学“正泰杯”大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获奖作品内容简介】 作者36次穿越西藏,在漫长的朝圣路上,经历了无数次生死劫难。作品讲述了发生在西藏的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故事,在阿里无人区演绎了一个真实的版本;几次惊动国务院的重大抢险战斗中,数十名武警交通部队官兵牺牲了年轻的生命,有的甚至连遗体也没有找到,生活在世界最高处的女兵们的情感世界和难以言说的苦衷;战士的未婚妻千里迢迢去西藏结婚,却因高原反应倒在进藏路上,成为了战士心中永远的新娘……跟随作者虔诚的脚步行走在天路上,你会感受到诗性浪漫和铁血豪情,你会寻找到久违的理想和灵魂的天堂。
4、《中国新教育风暴》作者简介:
王宏甲,一级作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首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无极之路》被拍成中国首部大型电视报告文学片,《智慧风暴》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中国新教育风暴》被拍成30集电视报告文学片。《贫穷致富与执政》被选入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农业部联合推荐的三农优秀图书,并入选中宣部“万村书库”工程。长篇小说《洗冤》入选2007年度文化部、财政部送书下乡工程。
【获奖作品内容简介】这是一部全方位记述中国正在发生重大教育转型的长篇报告文学。作者对我国教育现状和世界教育大趋势进行了广泛调研,首次提出创建信息时代“新教育”的概念。对中国何以需要进行一次重大教育转型,做了纵横古今中外的比较和深度思考,剖析了在世界新科技、新经济冲击下中国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将我国教改先行者们艰难而卓有成效的实践和世界教育转型的来龙去脉汇为一书。出版三年来,创建“新教育”的理念日益为人们,尤其是教育界所接受和使用。全国有数百家中小学校园网站把全书或部分章节挂到了网上,不少学校把它作为指定读物,组织学习讨论。该作为推动中国教育转型产生了广泛影响和促进作用。
5、《长征》作者简介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1970年入伍。现任中国人民武警总队政治部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军艺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黑峡》、《红鱼》、《甜蜜海滩》、《禁止忧郁》等,长篇纪实文学《远东朝鲜战争》、《长征》,长篇历史随笔《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作品曾获得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届、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九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四届曹禺戏剧文学奖等。
【获奖作品内容简介】长篇纪实文学《长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记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事件。是迄今为止一部全景式地客观记述长征全过程的纪实文学作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赋予了长征以崭新的认知高度——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最壮丽的英雄主义史诗,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长征》把“纪实”与“文学”两者统一起来,使真实性和艺术性有机地融为一体,是一部既有思想性和教育意义、又有审美价值的好作品。
作品从红军一支部队突围寻找新的根据地的惨烈战斗开始记叙,预示了红军大规模军事转移即将面临的前所未有的艰辛与艰难。作家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叙述历史,并以宏大、厚重的笔触展开这一考验人类意志的大规模转移。其间粤、桂、黔、滇、川军以及民党中央军对红军围追堵截,红军奔徙转战的浩大场面,在作品中都得到了惊心动魄的体现。然而这只是大规模转移的开始,数万大军,无数辎重和无数人马,一路的高山峻岭,一路的激流险滩,一路的流血与牺牲,一路的矛盾与斗争,一路的绝望与期望,一路的疾病与饥饿,一路的生与死。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以中央红军大规模军事转移为主要线索,同时也全面记叙了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以及留在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的军事转移行动,它们同样是构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部分。
作者对长征的大量史料进行了反复考据,多方求证,每一个地名一个人名、每一个大的行动、每一次局部战斗,都记录详实。但作品又是文学的,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又不乏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色彩,人物生动,事件进程紧凑,粗细有度,对历史人物及事件有很好的把握,让人读来回肠荡气。《长征》把政治斗争一直放在军事行动中,这构成了作品的真实性,又使作品气氛凝重紧张,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为了完成此书,作家呕心沥血六年,仅采访和阅读笔记就积累了二百四十多万字。作者走遍了红军长征路过的每一个地方。
通过大量阅读发现不少细节信息,在历史材料档案中复原了很多珍贵的历史细节。这是迄今长征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用现代观念审视历史的好作品,其思想和史实的厚重堪称关于长征的“史记”。
--------------------------------------
*“石花杯”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优秀奖作品
1、《大江北去》作者简介
梅洁,湖北郧阳人,国家一级作家职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河北作协散文艺术委员会主任。获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1970年大学经济系5年本科毕业。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现已出版、发表《爱的履历》、《一只苹果的忧伤》、《大江北去》等诗歌、散文、中长篇纪实文学13部集、300余万字。曾获中国作协“第二届鲁迅文学奖”(2001年)、首届“全国徐迟报告文学奖”(2002年)、首届“全国冰心散文优秀作品奖”(2002年)、“第五届《十月》文学奖”(1995年)、全国“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2001年)等50余种奖项。《跋涉者》、《童年旧事》、《贺坪峡印象》、《橄榄色的世界》等被收入中学语文读本及大学文学教材。
【获奖作品内容简介】《大江北去》是一部反映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调水源头、尤其是鄂西北人民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的纪实长篇。40万字的长篇真实纪录了湖北郧县、丹江口市、河南淅川等地人民,在长达五十年的调水工程中,所承受的种种生存磨难和挑战,以及发生在汉水两岸无数可歌可泣的生命奋斗的昨天与今天。
作家以对中国水环境的深重忧患、尤其是对故乡养育了她生命的汉江的忧患,以其饱蘸深情的文字,向世人宣告了在中国乃至人类迄今为止最大的调水工程中,汉江,乃至汉江流域―-这一人类美丽古老的故乡所面临的生存、生态、重建、机运,以及汉江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以及现实的严峻和发展的艰难与重构,以及流淌了亿万年的汉江最后伟大的涅槃。
作家梅洁在痛逝亲人的两年里,完成了一部“中国水”之命运、中国移民之命运、中国水利工程之命运的大书。
2、《非洲踏寻郑和路》作家简介
李新烽,1960年9月生,陕西渭南人。1981年西安外院毕业后留校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和留英文学硕士。
李新烽任人民日报驻南非首席记者和环球时报驻南非特派记者八年,足迹遍布半个非洲大陆。出版有专著《非洲踏寻郑和路》、《非凡洲游》及《郑和史诗》等十多部合著。温家宝总理为其著作题词,其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新闻奖、冰心散文奖、首届中华优秀图书奖和年度社科类畅销图书奖等多种全国性奖项。
【获奖作品内容简介】李新烽是报道帕泰岛中国人后裔、发现“中国学生”――姆瓦玛卡的第一位中国记者。该书是作者历时6载深入18个非洲国家踏寻当年郑和船队足迹的真实记录。书中以大量丰富、翔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讲述了郑和“舟师”当年在非洲留下的遗迹,特别是肯尼亚东部小岛上郑和船队后裔鲜为人知的生活,同时用铁一般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为进一步研究郑和、认识中国、了解非洲开辟了一个新视野。
该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学术性和可读性。
3、《昂贵的选票》作者简介
魏荣汉,1982年开始在乡镇任职,2002年任山西省运城市民政局副局长,分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2008年4月至今任运城市文联主席,长期关注基层民主政治工作,著有《风风雨雨选村官》、《我们仍然在路上》、《透视选举文化》等长篇报告文学并多次获奖。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北京曾为作者亲自颁奖,并于2004年应邀赴美国观摩第43任总统大选。
董江爱,山西大学副教授,长期致力于村民自治工作,承担有关项目的研究,所著论文多次获奖。
【获奖作品内容简介】《昂贵的选票》记叙的是几位普通村民,为竞选村官而向选民做出办好事的公开承诺,其中有一条是当选后给全体村民兑现现金。随着竞争深入,数额节节攀升,最后定格在230万元,王玉峰当选。
半年后,当地有关部门介入,定性为贿选,宣布当选结果无效,当事人和基层领导受到纪律和法律追究。这一结果引起全国各个层次就谁该为此埋单而展开激烈争论,最终仍难以形成主流认识。
剖析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可以看出:当事人、村民、基层领导均不足以单独承担责任,而民主制度的不健全,体制方面的不完善,才是这一事件的主因;中国基层民主乃大势所趋,但是道路并不平坦,体制改革迫在眉睫,解放思想任重道远。
4、《花非花》作者简介
徐风,江苏宜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宜兴市文联主席。已著长篇小说《缘去来》等3部;长篇传记文学2部;中短篇小说集3部;散文随笔集3部。《浮沉之路》、《花非花》分别获得第二、三届江苏紫金山文学奖。散文集《天下知己》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长篇传记《花非花》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散文作品多次被列入全国年度排行榜和年度选本。编撰电视片剧本多部获国家政府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
【作品内容简介】中国紫砂工艺美术大师蒋蓉,是当代紫砂花货塑器艺术的开山人物、花器艺术的一代宗师。她1919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市潜洛村的一个紫砂世家,由于家境贫寒,她11岁即辍学跟随父亲学艺,20岁赴上海为著名古玩店家制作仿古紫砂作品,与诸多高手方家过招,奠定了她日后成为紫砂大师的基础。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几乎涵盖了一部中国近当代紫砂历史,本书作者以蒋蓉70余年漫长曲折的紫砂生涯为全书故事线索。把蒋蓉的身世命运和时代兴衰、紫砂沉浮联系在一起,全力刻画了一个饱经风霜的当代传奇女性,体现了浓郁的江南风情,把传主身世故事传奇性的巧妙糅合。情感线与命运线、事业线交融并进。。集紫砂工艺的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中国紫砂如烟海般浩瀚,其间工艺流派、艺术风格千姿百态、如迷宫般深邃莫测。作者熟悉紫砂掌故,将近千年紫砂历史艺术地揉进全书,并从中国古代哲学和民间美术史学、民俗学的角度,对蒋蓉大师一生各个时期200余件原创作品进行了全方位的点评。这里,既有创作的阵痛、孕育的迷茫;也有积累的寂寞,收获的欢愉。是纵横走向的紫砂历史巡礼,对中国紫砂的一次大检阅、大搜索。集紫砂工艺的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中国紫砂如烟海般浩瀚,其间工艺流派、艺术风格千姿百态、如迷宫般深邃莫测。作者熟悉紫砂掌故,将近千年紫砂历史艺术地揉进全书,并从中国古代哲学和民间美术史学、民俗学的角度,对蒋蓉大师一生各个时期200余件原创作品进行了全方位的点评。这里,既有创作的阵痛、孕育的迷茫;也有积累的寂寞,收获的欢愉。是纵横走向的紫砂历史巡礼,对中国紫砂的一次大检阅、大搜索。
5、《中国9910行动》作者简介
阿莹,原名白阿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省政府职员。从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有小说集《惶惑》,报告文学集《中国9910行动》,散文集《绿地》、《俄罗斯日记》、《重访绿地》等,其中《俄罗斯日记》在香港再版,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并有多部作品入选专题选刊。还创作有30集电视剧《中国脊梁》。近年创作的大型陕北歌舞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公演后受到广泛好评。
【获奖作品内容简介】《中国9910行动》以我国军工大省陕西军工研制建国50周年阅兵装备为背景,着力描写了一批我国军工科研领域的精英人才在艰苦和危险的条件下,以大无畏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投身于军事项目研制过程的生动故事,揭示了科研过程所凝结的爱国情怀,展示了中国军工战士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是一部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军工史诗。
6、《东方哈达》作者简介
徐剑,云南省昆明市人。第二炮兵政治部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作家,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长期致力于导弹系列和西藏题材的文学创作,著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电视剧500万字,先后出版长卷散文《灵山》,《岁月之河》,导弹系列文学作品《大国长剑》、《鸟瞰地球》、《砺剑灞上》、《导弹旅长》、《遍地英雄》以及《东方哈达》、《麦克马洪线》(待出)、《江南草药王》、《水患中国》、《冰冷血热》等十二部,先后荣获全军最高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和“中国图书奖”、电视剧金鹰奖等二十多项全军、全国大奖,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的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二炮党委为表彰其创作上的成就,曾记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
【获奖作品内容简介】2002年9月,徐剑受中国作家协会派遣,深入国字第一号重点工程青藏铁路采访,历时四载。作者揽昆仑雄浑,藉灵山圣湖的云谲波诡,以朝圣者的虔诚和执着,采取上行、下行列车的独特艺术结构,融历史与现实、宗教与民俗、文化与风情、蛮荒与文明、寂灭与永生为一体,在轨道穿行的风雪中,以文成西行,西原东归,泪别长安,梦断长安,漫漫蕃唐古道远,寂寞芳魂殒他乡, 艽野尘梦般的旷古凄婉故事为历史背景,虽然相隔千年,但跨越时空的怆歌却掠拂过积雪大地,成了走向天路,叩开雪域天堂的密码和钥匙,再现了莽苍青藏太阳与月亮、汉族与藏族同一个祖国母亲的融和之路,襟连山河的穿越中有大国的梦想与高度,冷山热雪的创造中是新格萨尔王般的英雄史诗。万山之祖,千里天路,伟人与凡人,构成了一部气势恢宏、感人至深的中国叙事。
《东方哈达》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北京青年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多家报纸纷纷转载、连载,2006年“七一”通车时,徐剑作为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直播嘉宾,参与了两个时段,七个多小时的直播。并连续两天坐客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品味书香栏目,作直播嘉宾。并接受了东方时空,凤凰卫视和新闻频道的采访,受到观众的好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作了长篇连播。并获得全军新作品文学类一等奖。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北京日报》、《文学报》、《作家文摘》等十多家中央和地方报刊报道了徐剑和他的《东方哈达》。
7、《梦之坝》作者简介:
刘继明1963年出生,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写作,著有长篇小说《仿生人》、《一诺千金》、《带黑猩猩回家》
中短篇小说集《我爱麦娘》、《中国迷宫》、《尴尬之年》、《送你一束红花草》,思想随笔集《我的激情时代》及长篇报告文学《梦之坝》等,曾获屈原文艺奖、湖北文学奖、上海文学奖、湖北省精神文化生产突出贡献奖和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现任湖北省作协副主席、专业作家。
【获奖作品简介】一座惊世的大坝,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狂放的现代化梦想。一位思想型的作家,在全球化的现代性反思中不动声色地书写着这座大坝的玄想和传奇,以及随之而来的疑虑和困惑。他的视野是开阔的,思路不落俗套,文字富有张力,所给予我们的,不是廉价的礼赞,而是梦醒时分的静思。
刘继明积极介入的姿态使作品获得了一种既具有理性思辨色彩、又充满人文激情的史诗品格。作为一部超大型的报告文学作品,它把全景式报告文学的特性发展到了极致。
8、《大巴山的呼唤》 作家寒青简介
寒青(本名王汉清),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共党员。出生于湖北黄陂。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在部队从事新闻工作。早在70年代就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戏剧等。退伍后考入并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学院。曾在新华社湖北分社从事新闻工作10余年。近年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代表作有:《情撼中原》、《火炬,在山乡燃烧》、《大巴山的呼唤》、《情托彩虹》、《爱,在信念中升华》、《爱,擎起一片天》、《爱,流过界河》、《真情宣言》等。曾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报告文学大奖、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年报告文学优秀作品金奖、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并荣获“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杰出作家”称号。其报告文学作品有的分别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在社会上引起深远影响。
【获奖作品简介】在位于海拔1800多米的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椿木营乡,有一个叫周国知的基层干部。参加工作20多年,他先后担任过乡武装部长、乡长、计生办主任、民政助理等职,最后殉职在为当地老百姓消除茅草屋的工作岗位上。他一生清贫,一生劳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拳拳之心,肩负着“为人民服务”这个重如泰山的崇高使命……
为了百姓,为了农村建设,周国知走了。村村寨寨的群众在呼唤,巍巍的大巴山在呼唤,我们的时代在呼唤,呼唤着更多的周国知这样的群众贴心干部。
《大巴山的呼唤》是讴歌周国知动人事迹,真实记录和描写周国知一生的全景式长篇报告文学。作家以生动细腻的笔触,饱含深情,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客观地报告了周国知成长、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的光辉形象,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卷。读来真实可信,催人泪下,荡气回肠。实为一部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极具感染力的好作品。
9、《寂寞英雄》作者简介
紫金 1985年参加公安工作,一级警督,现担任大连市公安局纪检组副处级领导职务。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一次。1996年开始文学创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上海文学》、《人民文学》杂志社、光明日报、中国文艺报等国家媒体出版发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等七十余万字。现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获奖作品内容简介】作品中主人公赵振金同志,生前系辽宁少省大连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黄海路派出所指导员。在二十八年的从警生涯中,他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数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赵振金同志牺牲后,胡锦涛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称赞“赵振金同志是公安民警的优秀代表,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将永远怀念他”。罗干、刘云山、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广泛宣传、深入学习他的英雄事迹,并追授赵振金同志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
10、《吞吐大荒》作者简介
傅宁军,南京人,祖籍宁波。曾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吞吐大荒:徐悲鸿寻踪》、《完全李敖》、《台湾海峡悲欢录》、《走进澳门》、《科学之剑》等以及散文集《淹没在江涛中的书简》。作品获“正泰杯”全国报告文学大奖、紫金山文学奖、江苏十年报告文学奖、金陵文学奖等。另有担任总撰稿的《血脉》等电视片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纪录片奖、中国电视“彩虹奖”一等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获奖作品内容简介】《吞吐大荒:徐悲鸿寻踪》,以当代人的视角切入,通过历史真实与现实感受的“寻踪”,提供未被读者知晓或岁月淹没的“报告”。作者着眼于先贤的苦苦追寻,又不时渗透着思考的灼热火花,没有停留于表面的事实铺陈,而是发掘事实之中的文化内涵,真实勾勒了一个文化人物与一个风云时代乃至一个伟大民族的血肉联系,写出的是一个逝去的时代以及一个并没有逝去的时代,一种中国名字成为标志性现象的丰富内涵,一种文化沉淀对当下生活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