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WC系列(7)--拍摄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2004年12月 |
|
 |
|
WC系列(8)--拍摄于湖北襄樊襄阳城西门 2005年4月 |
|
 |
|
WC系列(9)--金顶唯一的卫生间。拍摄于湖北武当山 2006年4月20日 |
|
相关资料 |
河南郑州新建公厕 女厕面积要大于男厕 |
河南省郑州市政府,根据2007年10月25日出台的规定,以后郑州市公共场所建公厕,女厕面积要大于男厕。
据了解,郑州以往的城市公共厕所男、女蹲位设置比例为1:1或3:2,男厕所面积往往比女厕所面积大。更有甚者,一间房隔成两间,四分之三是男厕,有蹲位和小便池,而女厕仅占四分之一,只有一个蹲位,通风只能从男厕所上方开个小孔。
随着社会发展,女性的社会活动逐渐增多,女厕面积小于或等于男厕面积,以明显不符合社会需要。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如厕所需时间远远高于男性,这就造成公共场所女厕前经常有人排长队。
随着郑州向大都市行列迈进,郑州市规定,城市管理要更加人性化。公厕的数量不仅要增加,布局还要调整得更合理。在一些道路拓宽改造前,公厕等基础设施一定要包括进去。今后一些大型公共场所再建公厕时,一定要保证女厕得面积大于男厕。 |
资料来源:新华社郑州2007年10月26日专电 |
-------------------------------------------------------------------------------------------------- |
相关资料 |
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张健委员说:多建厕所 |
2005年3月5日,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在体育组小组讨论时,张健委员讲述了他在蒙特利尔的一段经历。当时,他在与当地的老华侨们交谈时,这些老人对他说,“现在祖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体育水平很高”,他们感到非常高兴。他们也想回祖国看看,但是不敢来,因为在国内厕所很难找,好不容易找到了,又脏得进不去。如果去的话,一定得带着老年人专用的“尿不湿”。
坐在张健旁边的邓亚萍委员说,这件事你可以写成提案呀。她的这个说法得到了在座的委员们认可,大家为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连第一次参加小组讨论的袁伟民委员,也对身边的小组秘书说,“对,应该多建些厕所。不一定要华丽,但一定要实用。”
委员们认为,随着2008年奥运会临近,建厕所虽然是件小事,却关乎着国家形象。 |
资料来源:《人民政协报》2005年3月5日 |
-------------------------------------------------------------------------------------------------- |
相关资料 |
上海举办2005世界公厕论坛暨第一届世界厕所博览会 |
2005世界公厕论坛暨第一届世界厕所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为期3天的论坛期间,与会的境内外代表200多人从模范城市的公厕文化与礼仪、现代厕所的发展趋势与技术维护、公厕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3个方面,探讨公厕管理的理念和思路,为积极筹办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出谋划策。
本届论坛及博览会由世界厕所组织、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和国际展会策划有限公司三方共同主办,论坛的主题是“模范城市,优雅生活”。世界厕所组织创立人沈锐华出席了论坛并致开幕词,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公厕协会会长以及台湾地区卫浴协会理事长共60余名境内外的来宾在会上作了交流。在论坛召开期间,他们不仅带来全球最前沿的公厕管理经验、保洁应用技术以及先进公厕文化理念,还参观了上海旅游景点的厕所设置和一些特色民居厕所。
|
资料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5月9日 |
-------------------------------------------------------------------------------------------------- |
相关资料 |
醒目的厕所标识让人备觉温暖 |
走进上海农工商超市,最醒目的竟然是厕所标识,让人备觉温暖。同样,一座城市要让人温暖,也应该从标明厕所位置之类的事做起。
内急让人痛苦,内急又不能如厕,其痛苦无法言表,在痛苦不能自持的时候,见到厕所无异于久漂海上见到陆地,正因如此,才用厕所来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连云港市作为海滨旅游城市,必然着力塑造文明形象。近年来,连云港市大力建设改造厕所,可是,厕所座座,“藏”在城中不相识,连我这个本地人,也难以轻易地在龙河广场和其他主干道上找到厕所,难怪许多外地客抱怨在港城找厕所难噢!一个外地客初到港城,先被内急逼苦了,谈何温暖,连云港市的吸引力在无形中被打了折扣,如此因小失大,有违初衷,要实现增强城市吸引力的愿望,不妨像上海农工商超市那样,在最显著的地方不是做广告,而是标明厕所位置,于人方便,让人温暖,是广告的功利效应不可相比的。
城市作为一个巨大而齐备的系统,厕所只是应该标明的一种,在闹市区、在主干道、在车站及机场等处,除了标明厕所位置外,是否可以标明城区干道图、主要交通时刻图、主要公交图、景区位置及开放时间图、地方名吃示意图等等,是否可以在阅报栏、读书栏公益广告上,添加这些内容,并长期固定下来,让人一览无余,在方便中感受温暖,从而增强城市亲和力。
做好以上城市标识,是城市体现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如厕之类是小事,唯其小,才是人所需要的,按照人的需要来建设我们的城市,来管理我们的城市,以人为本才名至实归,才能给人以润无声的人文关怀,这样的城市才是人们心目中美好的城市。 |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童超贵,原题:从标明厕所做起 |
-------------------------------------------------------------------------------------------------- |
相关资料 |
不以盈亏论公厕成败 |
豪华公厕到底好不好?在南京街头,豪华公厕已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其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的设计而受到欢迎。但是豪华厕所虽然豪华,收入却不高。在太平北路与珠江路口附近,有一座被当地居民称为“南京最豪华”的造价50万的公厕,投入使用近2年来,每天收入却不到10元,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连交水电费都远远不够。
豪华公厕是个赔钱货。消息甫出,评者如潮,人们纷纷质疑城市建设豪华公厕的可行性。笔者注意到,大家质疑的主要是投入产出,如有网友算帐,如此公厕需要136年收回成本,得不偿失,真失败。而在笔者看来决定一个公厕该不该建、投资多少、建到什么程度的因素,虽然应该考虑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因素,但更应考虑其社会价值,不能简单以盈亏论公厕成败。
不妨换一种角度来审视这一公厕。究竟是建一个简简单单的公厕,还是建立一个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的漂亮公厕?如果单独提出这个命题,大多数人会倾向于后者。还有,究竟是建满足现实一般需求的普通公厕,还是建符合环保要求的普通公厕,还是建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型公厕?单独提出这个命题,大多数人也会倾向于后者。
如厕非小事,事关民众切身利益,关乎城市形象。然而,由于受一些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国人不愿提及如厕问题,也往往被城市规划建设者忽视。看不断被媒体曝光的个类豪华公厕,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一些新的厕所理念。如,厕所不是臭气熏天的代名词,完全可以具有较好的卫生环境,并利用多种微生物,将排泄物分解成无臭无味的气体及可作有机肥用的残渣;厕所是用水大户,但通过污水处理系统,这里的水完全可以循环利用,这对水资源相当紧张的国家来说格外有价值。在这里,厕所已不再仅仅是排污场地,而是涉及生活质量、旅游推介、城市规划以及现代人观念等的大事。
“不注意厕所的国家没有文化和未来。”这是中国官方的声音。事实上,厕所确实也是衡量一个民族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的尺子。厕所不是小事,对世界是这样,对中国也如此。正因如此,衡量一个地方厕所建设成败的,绝不是什么每天收入多少钱,而在于方便公众、环保、节水、人性关怀,在于公厕在城市中的价值以及促进人的观念转变上。如果该公厕能满足公众需求,能体现这些价值,即使亏损也该建。 |
资料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06.8.23,作者:解本友,原题:不以盈亏论公厕成败 |
-------------------------------------------------------------------------------------------------- |
相关资料 |
GDP与WC |
标题上的两个英文名词,好像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前者为数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后者为设施,是一个不登大雅之堂却又须臾不可离的场所。有道是“角色决定视角”,对芸芸大众而言,关心WC比关心GDP更胜一筹;在某些官员眼里,GDP乃是为官一任吏治政绩的标志,当然比WC重要多了。所以坊间流传“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一说,这个数字就指GDP。
GDP当非常重要,倘若一个地方GDP上不去,财政吃紧,公共卫生间建得再多、再豪华也无济于事。所以官员开口不离GDP、热衷于抓GDP是绝对正确的。但发展国民经济的根本目的正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生活水平自然包括吃喝拉撒睡个个方面,“一个也不能少”。根据前几年有些外宾来中国旅行或投资,其中一个重要的潜在参照物便是当地的WC,结果也真有些外商因为当地公共卫生设施太差而“拜拜”了。还听说著名的美籍社会活动家、原美军飞虎队队长陈纳德遗孀陈香梅女士前些年每次回国只去上海、北京少数几个大都市,原因是那里的WC还算够档次。
可惜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地方官对公共卫生设施少有问津。以至外宾或“内宾”总是对不少城市WC的少而差不敢恭维怨声载道,“如厕难”一直是许多城市面临的老大难问题。
小平同志晚年在一次谈话中说:“过去部队首长下基层检查,总要先看伙房和厕所,这两样搞好了,其他问题就好搞了。”现在个级领导天天讲“以人为本”,这个“以人为本”自然应该囊括一切民生问题——菜篮子问题、看病问题、住房问题、就业问题、公交问题和如厕问题等等。就WC而言,切实抓好它的规划、建设、改造、和日常维护,下大力气解决好“如厕难”这一令人尴尬的“瓶颈”,就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也是老百姓最希望看到的“政绩”之一!
|
资料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06.8.23,作者:马承钧,原题:GDP与W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