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省委、省政府和襄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创业年”,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以及团省委工作精神,宜城团市委结合实际,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作为今年团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实施“六个一”推进“青春创富工程”,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累计新增创业136人,带动就业394人,其中个体经济吸纳63人,企业实体吸纳331人。
设立一个“窗口”。新年伊始,根据工作需要,团市委在原来岗位设置上专门单独设立了青农部作为服务农村青年创业就业的“窗口”部门,由具有一定经验的原基层团委书记担任,专门调查了解并建立农村青年诚信创业项目库,同时积极筹建帮扶专家项目库,为有创业愿望的各类城乡劳动者提供创业指导、市场信息、创业培训、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等相关业务等方面的创业咨询。
健全一个机制。为帮助青年就业创业,团市委积极探索并建立了一项诚信创业资金保障机制。我们依照“银行贷款为主、其他支持为辅”的模式解决了“资金难”的问题。一方面争取银行贷款优惠。针对青年无抵押、急需资金等实际,通过团市委联系磋商,市信用联社为创业青年提供了贷款利率优惠5%,贷款额最高可达100万元等优惠;市国开村镇银行提供了信用、项目担保型贷款,七天内贷款到位等优惠。另一方面争取各方支持。经汇报,市委、市政府同意为创业青年提供贷款贴息,并下发了专门文件;积极争取省“田园小康项目”扶持;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外引资金注入,已有台湾、福建、武汉、襄樊等地客商投资10余个青年创业项目,有力地帮助了这些企业做大做强。
开展一项培训。为确保创业培训质量,团市委积极创建青年创业培训平台。建立了理论学习、实践提高、总结推广的培训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教育作用,以振兴职校、市技工学校等5个“青春创富培训基地”为依托,联合市农业、科技、林业、招商、劳动就业等部门定期对青年进行创业技能、创业策划、营销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实战”作用,选取雅新家纺公司、大平水晶公司等4家中、小型企业作为“实践基地”,组织创业青年到这些企业中去看、去听、去体验,达到了看别人想自己、学别人富自己的目的。雷河青年罗克发在大平水晶公司学习后,创办了全发光学元件厂,也发起了“水晶财”。 建好一个基地。为了搭建创业示范平台,市委、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把原紫阳观建材市场建设成了经营环境优良、经营前景广阔的一阳国际精品街,并将之开辟为全市创业圆梦基地,团市委相继在此挂牌成立宜城市“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对落户精品街的创业人员,实施第1年租金全免,并送装修费用的优惠政策,“筑巢引金凤”,将一阳国际精品街打造成了全市的一片创业热土。
充实一个项目库。团市委联合市关部门,重点收集和发布了突出特色化、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一批创业项目,如开办宜城特色餐饮,农副产品种植、养殖、保鲜、深加工,水晶加工等等创业项目,但是,还缺乏相应的创业技术指导,团市委就结合一部分青年创业实际,专门建立并充实了一个“结对帮扶专家项目库”,由市农业、水利、畜牧等相关部门抽出专家与创业个体进行结对帮扶和业务指导。 表彰一批典型。“五四”前夕,团市委和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开展了“宜城市十大创业圆梦之星”评选活动,经过层层推荐和广泛评比,在团市委今年4月28日召开的“庆五四暨表彰汇演“上进行了大力表彰,共命名表彰了10名创业典型,在全市营造了“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