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共青展台
 
关于当前谷城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谷城 来源:谷城县 发布时间:2009-7-21 浏览量:1082
关于当前谷城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同志指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绝不是一般意义的“基础工程”,而是“活力工程”、“生命力工程”。当前,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导致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工作存在若干问题,直接影响基层团组织作用发挥,这与上级党委、政府对共青团组织、引导、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党建带团建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与广大青年立志成才、创业致富的要求不相适应。
  一、现状及特点
  谷城县现有基层团委65个,团总支77个,团支部1024个,其中乡镇团委10个,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团组织67个,290个村(社区)团支部,团员总数24271人,占青年总数的15%左右。近年来,全县各级团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全县中心工作,以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为宗旨,不断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基层工作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组织体系不断完善。结合第七届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加大团组织建设力度,在全县所有村、社区中建立了团支部,配备了团支部书记,做到了行政区划的全覆盖。
  二是班子结构不断优化。加大对35岁以下、带头创业致富能力强、带领青年创业致富能力强的“两强型”青年的选拨力度。2008年,首批分配到谷城县的9名大学生村官都被推选为农村团支部书记的岗位。
  三是阵地建设不断强化。依托党建带团建,不断加大基层阵地建设力度,把团组织活动阵地与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同步推进,取得实效。在2006年启动的31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过程中,全部建立了团的活动室,为团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四是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和推动共青团工作,先后建立了保证工作落实的目标管理制度、党建带团建的工作保障机制、农村“三会两制一课”制度等,通过制度的完善来促进工作的开展。
  二、存在问题
  新形势下,共青团面临着巨大压力,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如何有效地迎接挑战、跟进党建步伐,如何最大范围联系青年、增强团组织在青年心目中的影响力,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谷城县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良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组织凝聚力不强。团的基层组织在团员青年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严重减弱。主要表现是:团组织网络青年范围有限,阵地主要集中在学校、部门及少数骨干企业;大量青年外出,团组织关系接转不及时,导致团员流失严重,无团员的“空壳组织”大量存在;基层团组织作用发挥不够,主动性、积极性不强,组织、引导、服务青年效果不明显;村级团组织活动开展不够,与青年在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严重脱钩,青年参与热情度不高。
  二是团干战斗力不强。基层团干尤其是团支部书记中,普遍存在着“一大、一低、一弱”的现象,即团干部年龄偏大,业务水平偏低,工作热情偏弱。主要体现是:团干年龄老化,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创新意识、进取精神不强,缺乏活力;团干兼职过多,精力有限,作用发挥不够;团干自身建设需加强,业务知识不熟,对上级共青团最新指示精神领会不深。同时,团干教育、管理、考核、培训、任免等方面制度建设不健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三是青年覆盖面不够。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提出了“两个全体”的新论断,即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社会对共青团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组织了几场征文、演讲、文体活动等,同时,我们自身也往往把联系少数青年等同于服务广大青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两新”组织大量涌现,聚集了大量团员青年,由于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相对滞后,相当一部分团员青年游离于团组织之外,产生了较多的团建空白点。同时,伴随着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对青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聚集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如何通过互联网更好地组织、引导青年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是团员主体意识不强。目前,在团员青年价值取向中,经济观念浓厚,政治观念淡薄;自我意识突出,群体意识减弱;对团组织要求增高,团员认同感降低;拜金主义、享受主义一定程度存在,吃苦耐劳、奉献精神不够。
  三、对策建议
  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加大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是以组织青年为前提,不断扩大团组织覆盖面。当前,青年群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原有的团建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我们适应青年的新变化,依托党建抓好团建,大胆推动团建创新和工作创新,努力在有党组织并且有团员青年的地方建立团组织。要打破原有的严格按照行政区划来建设团组织的条条框框,青年聚集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要在巩固现有的农村、国有企业、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团的基层组织基础上,积极探索联合建团、区域建团、依托建团、流动建团等各种团建模式;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来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要采取“试点先行、积累经验、分步实施、全面铺开”的方式,在不同类型的组织中选择1—2个进行试点,从而最终实现团组织的全覆盖。
  二是以服务青年为核心,搞好青年就业创业服务。这是县委、县政府交给全县各级团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大力挖掘青年创业典型,宣传典型,开展“十佳青年创业明星”评选活动,巩固“青年创业示范基地”成果,从而在全县范围内营造青年创业浓厚氛围;要加大青年创业资金扶持,积极争取“田园小康项目”、“扬帆计划”、“诚信创业计划”、“金穗创业行动”在我县实施,不断完善小额贷款流程,进一步拓展信贷载体,为青年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要加大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联想项目”、“千里马挖掘机项目”、“四季沐歌太阳能阳光创业行动”,搞好培训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参与各种招聘会,及时发布就业信息,扶持青年就业。
  三是以凝聚青年为目标,找准团建工作切入点。全县各级团组织要结合各自功能定位,选准工作切入点,有针对性开展工作,从而更好地凝聚青年。在农村,针对青年不甘心贫困、敢试敢闯的特质,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通过团组织带领广大青年发挥经济建设生力军作用;在企业,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着力开展以文体娱乐性、技能培养性、思想教育性为主的活动,如文体活动、岗位能手评比、恳谈会等方式,从而凝聚人心,服务企业发展;在学校,要围绕教书育人目标,重点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引导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跟党走;在社区,要围绕促进社区和谐,发挥社区安全性、便利性、健康性、娱乐性、互助性功能,开展好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四是以引导青年为根本,加大青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年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不同年龄段青年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各不相同,不同领域青年的职业背景和社会阅历各不相同,必须区别对待。要逐步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巩固“手拉手”、“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等品牌活动,坚定团员永远跟党走的信念,进一步增强团员的政治意识;要培养青年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引导他们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要加强团员发展和“推优”工作,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把好入口关,把“推优”纳入青年党员发展工作规划,使之成为青年党员发展的主渠道。
  五是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提升团建工作水平。健全、规范的制度体系是搞好团建的坚实保障。要在完善已有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基层团组织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内在活力;要制定党建带团建联系点制度、党委定期研究团的工作制度,着力优化团的工作环境;建立团干选拔配备制度和目标管理制度,加大对团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交流力度;进一步完善团干培训制度、团员发展制度、团的组织生活制度,夯实团的工作基础。
 
上一篇:谷城县大学生进社区暑期实践活动全面启动
下一篇:老河口团市委举办机关干部演讲比赛
 
 
 
襄樊青年网  共青团襄樊市委员会版权所有
地址:襄樊市襄城区檀溪路219号市委七楼 邮编:441021
网站技术支持:
襄樊万笛传媒
鄂ICP备05017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