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市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为重点,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分类指导、真抓实干,切实履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构建和谐安定的新襄樊,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1、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按照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指导原则,在全市各级团组织中全面部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广大团员青年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创新学习方式,以团干部培训班、青年干部读书会、巡回演讲团、网络宣讲等为主要载体,采取青年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切实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搭建平台。
2、不断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以重大纪念日、节庆日为契机,开展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抓住五四运动90周年的契机,深入开展“激扬青春·奋进襄樊”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广大青年领悟“五四”精神,主动投身经济社会发展洪流;抓住建国60周年的契机,扎实开展“永远跟党走”、“祖国发展我成长”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进一步增强成才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抓住少先队建队60周年的契机,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不断深化“手拉手”、“雏鹰争章”、“民族精神代代传”等实践活动,引导少年儿童牢固树立红领巾心向党的坚定信念。
3、切实改进教育引导青少年的方式方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群体青少年的特点,设计相应载体,开展分类教育引导。按照“系统规划、有效衔接、分层实施”的要求,积极构建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对大中小学生开展分层教育引导,并实现有效衔接。善于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大力加强与报刊、电视、网站等社会媒体的合作,充分发挥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善于把教育引导的目标、内容通过各种传媒有效渗透、传递给青少年。
二、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组织动员青年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建功立业
4、广泛动员青年投身经济建设。以促进青年农民增收成才为目标,深化"新农村-新青年-新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青年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深入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和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评选等争先创优活动,引导青年立足本职岗位,服务经济建设,在促进襄樊发展中当好先锋队。充分发挥青联、青企协资源优势,促进青年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举办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县市行等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继续深化“百号百池”等结对帮扶活动,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切实履行帮扶责任,完善基层联系点制度,带动全市青年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5、全力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以“激扬青春·创业襄樊”为主题,实施青年就业创业工程,即在全市建立60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扶持20名青年成功创业,帮扶2000名青年实现就业,对10000名青年进行就业创业培训。以“三做”(做学习的模范、做道德的典范、做发展的示范)工作为总揽,大力培养青年创业典型,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年中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浓厚氛围。推进“青年创业支援计划(YESP)”的实施,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开展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加快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深化农村青年“诚信创业计划”,推进选取聘生创业“扬帆计划”,举办青年就业招聘会等活动,努力搭建青年培训、就业和创业平台,切实服务青年就业创业。
6、积极组织青年参与文明创建。加强志愿服务基础建设,推进志愿工作社会化、事业化发展,努力建设适应襄樊发展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深入挖掘襄樊特色志愿文化内涵,通过开展志愿服务“走进社区”行动、服务“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等活动,扩大志愿者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深化“星级青年文明号”创建管理工作,加大青年文明号申报、管理、考核、监督工作力度,积极发挥青年文明号示范带动作用。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构建,进一步推进青少年生态文明实践,大力开展植绿护绿活动,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广泛开展基层青年文化活动,提升乡村青年文化节、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青年文化品牌。
三、切实关心青少年实际需求,积极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
7、深化青少年关爱行动。拓宽筹资渠道,做大做强希望工程品牌,继续做好希望小学的援建工作。深化“爱心助学计划”,积极探索爱心助学社会化、项目化运行机制,扩大爱心助学的影响力和救助面。扎实开展“城乡少年好书传递万里行”活动,引导城乡少年儿童共享知识,快乐成长。广泛开展“爱铁路,惜生命,建和谐,保畅通”活动,增强广大青少年安全自护意识。切实关注进城务工青年及子女、留守儿童、流浪未成年人、残疾青少年、失足和后进青少年等特殊青少年群体,探索建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警救助机制,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好青年学习、生活、交友、成长等方面实际问题。
8、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不断加大青少年法制宣传和法律普及,重视青少年法律援助及特殊青少年群体的维权服务。推进“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做大做强社会化的青少年维权队伍。全面推进“社区阳光计划”,深化“五无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功能,切实搭建青少年维权平台。积极与相关部门联合,不断优化青少年网络环境,提升青少年网络文明意识,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青年舆情动态监测机制和信息报送机制,严格执行《关于报送以青年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有关信息的规定》,及时掌握青年思想动态,化解不稳定因素。
9、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大力推进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新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其在青少年素质训练和科技文化普及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服务青少年成长。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在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着力夯实工作基础,全面加强团的自身建设
10、切实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按照“六个一批”(即:在学校提升一批,在社区拓展一批,在农村整建一批,在企业完善一批,在机关巩固一批,在“两新”组织新建一批)的要求,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继续加强学校、社区、农村、企业、机关共青团等传统领域的团建,重点推进“两新”组织团建。根据社会格局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和青年流向分布,积极探索相适应的组织模式。进一步争取党委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召开全市农村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完善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表彰机制,确保重点工作的推动和落实。坚持把工作重心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深入开展机关基层联系点活动,促进基层团的工作整体活跃。继续开展“十佳村团支部书记”、“十佳乡镇团委”的评选表彰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青年自组织和各类青年社团的调查研究、引导凝聚和管理服务,促进健康发展,更广泛地吸引和覆盖青年。
11、不断加强团的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突出培训环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全市各级团干部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团干部实践锻炼,通过多个层次的交流学习、挂职锻炼等方式,为团干部健康成长提供平台;健全团干部考评机制,主动与党委组织部门沟通联系,积极推荐优秀团干部转岗任职;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团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作风建设。二是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好团员发展关,切实增强团员意识。加强对流动团员的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流动团员动态管理教育机制。进一步完善“推优入党”工作,提高推优数量和质量。
12、大力加强团的基础工作。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加强对青少年成长发展中的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研究,健全完善团的重大课题调研制度,规范、活跃全市团的理论研究工作,积极推动调研成果与现实工作的有效对接。二是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加大对外宣传报道力度,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各有关媒体、团属网站、刊物报送信息,努力扩大襄樊共青团的影响力。加强襄樊青年网的完善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团的信息宣传阵地的作用。完善信息考评激励机制,办好《团的情况》,推动基层信息宣传工作规范、有效开展。
13、继续加强团的外围组织建设。加强对青联、学联、青企协、志愿者协会的指导和支持。充分发挥青联、青企协联系广泛的优势,不断拓宽襄樊青年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积极引导学联做好大学生思想稳定和学生社团规范发展工作。加强志愿者协会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志愿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14、切实履行好“全团带队”职责。把少先队建设纳入团建的总体规划,推进“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工作的深化。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基层组织、活动阵地及辅导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少先队工作水平。力争于10月召开襄樊市第三届少先队代表大会,制定全市少先队工作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