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团史团情
 
2008年团的情况第十四期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12-2 浏览量:1652
    [编者按]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团组织建设,深化农村团的工作,更好服务我市广大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团结带领广大农村青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10月13日至17日,由襄樊团市委三位书记分组带队,对全市9个县(市)区进行“新农村、新青年、新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交叉督导、检查。其中保康黄堡镇团委以创新工作模式、转变工作方式,带领全镇团员青年科学发展,逐步摸索出了“一亩地上奔小康”的青年带头致富之路。现将其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予以编发,以供大家学习借鉴。
 
黄堡青年有作为    一亩地上奔小康
-------黄堡镇团组织创新工作模式带领青年致富成才
 
    黄堡镇地处保康县东大门,东靠南漳长坪,南交龙坪,西连后坪,北邻谷城,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区乡镇,同时,也是集革命老区、高寒山区、贫困地区为一体,是全省27个重点老区乡镇之一。全镇辖29个村,163个组,6506 户,23700人,版土面积29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733亩,其中水田4175亩。近年来,该镇团委创新工作模式、转变工作方式,组织全镇团员青年创业增收,逐步摸索了一条青年致富之路。主要做法是:
    一、直面现状痛定思痛,顺势引导选定项目。黄堡镇境内土地瘠薄,资源匮乏,发展无项目、产业无支柱,严重制约着全镇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脱贫。为了摆脱贫困,全镇青年纷纷外出务工,近年来,每年都在5000人左右。但由于许多青年外出务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加之又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大的发展。特别是一部分青年迫于无奈选择了工作时间长、安全系数低的工种,人身安全都难以保障。2007年5月份,镇团委得知襄樊广汇食品工业总公司、襄樊绿康水产公司在黄堡投资兴办商品肉鸭生产龙头企业信息后,通过审视黄堡广大青年的实际,认为这是黄堡青年创业增收的一个重大机遇。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镇团委对公司进行了考察,最终得出了“公司实力强、运行链条紧、市场前境好、发展风险小、收益见效快”的结论。于是决定组织广大青年依托这个项目为创业增收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培植典型带动发展,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发展之初,广大青年顾虑重重。为了带动广大青年发展,镇团委从扶持村团干部带头发展为突破口,多方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资金1万余元,组织11名团干部到山东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广大团干部的发展积极性空前高涨。乍峪村团支部书记赵林回来后,立即多方筹集资金6万余元,搭建了3个鸭棚。农户养殖樱桃谷鸭最大的顾虑是技术、防疫、市场。为了进一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轻装上阵”,镇团委又联系农户和公司签定合同,公司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指导、统一防疫、饲料供应、产品回收等,并在单独核算后,最低保证农户每只樱桃谷鸭赢利一元钱的保底价,农户负责常年喂养,保证公司稳定的产品供应。细致的工作,有力的措施,使敢“吃螃蟹” 的第一批7户养殖户迅速搭起了鸭棚,投入了生产。通过一个月的喂养,出棚后平均每只樱桃谷鸭纯利润达到1.85元,平均每棚收益5000多元。看到他们赚到了现金,其他青年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加入到养殖樱桃谷鸭项目中来,目前,全镇共有151户青年发展这一项目。
    三、清障排难强化服务,收获硕果彰显实效。广大青年在建设鸭棚过程中,镇团委更是倾力排难。无水源,帮助协调筹资兴建提水站;用电存在问题,帮助协调新架输电线路;鸭棚建设缓慢,争取政府对每户鸭农补助500元现金;搭鸭棚缺场地,协调村帮助解决。这种保姆式服务、跟踪式服务,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抓生产。目前,全镇已喂养4批次,喂养樱桃谷鸭已达60万只,收入已达到1023万元。仅按照一户养一棚,一棚占地一亩、3000只,一个月一棚,一年养10棚,一年利润最低将达到30000元,该项目为养殖户提供了稳定增收的可靠来源,真正实现了“一亩地上奔小康”的梦想。
 
上一篇:2008年团的情况第十三期
下一篇:2009年团的情况第一期
 
 
 
襄樊青年网  共青团襄樊市委员会版权所有
地址:襄樊市襄城区檀溪路219号市委七楼 邮编:441021
网站技术支持:
襄樊万笛传媒
鄂ICP备05017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