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青春创富"工程激发青年创业热情
共青团宜城市委书记宋晓波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广大团员青年得到了广阔的创业舞台。我们共青团宜城市委与时俱进,因势利导,提出了实施"青春创富"工程的工作思路,制发了《关于在全市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青春创富"工程的实施方案》,引导全市青年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据初步统计,全市已涌现出200余名创业致富能手,带动了近万名城乡青年参与创业就业,其中1人获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3人获省级新农村建设百业青年标兵荣誉称号,10人被评为宜城市"创业圆梦之星"。
一、夯实基础,分类指导
为确保"青春创富"工程的顺利实施,我们首先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强调研,掌握创业动态。去年底,我们以"青年创业过程中的困难与对策"为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团市委分别召开市直经济、法律、农畜、科技等专题座谈会4场、30余人次,走访各镇(办、区)党政负责人22人,召开农村共青团干部、青年代表座谈会、研讨会11场(次)。收集合理化意见、建议53条,撰写专题调研报告7篇。二是深入企业,了解市场需求。组织13名团员骨干深入到50多个农业、畜牧业、渔业、加工企业召开现场会,就青年创业在市场、技术和资金上的问题,与企业法人和种、养殖大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积极寻求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方式和途径。三是摸清底数,广泛收集信息。分门别类地建立了"青年诚信创业项目库"、"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库"和"返乡创业人员信息库",其中项目库库存项目70余个,信息库存储信息2114余条。经过了解,外出务工人员有创业意愿的达65%,其中95%以上将返乡创业作为首选,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创业人员信息按照从业状况、专业特长等不同特点分为有成熟项目、有一定条件(资金、技术)和仅有意愿3类,将创业项目分为特色农业类、加工企业类、饮食服务类3大类,区分不同类别,采取分批扶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市直农业、畜牧、经济、司法、水务等部门邀请16名专家、技术人员,建立了"结对帮扶专家项目库",根据创业类别的不同,对创业人员和重点创业项目定期不定期进行人对人、点对点地提供相关信息咨询或技术指导,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今年初,郑集镇黄家勇所办孵化厂的部分种鸭离奇死亡,我们得知消息后,与项目库专家、市畜牧局总畜牧兽医师张正军迅速帮助其解决了问题,并就鸭棚建设、杀菌消毒、饮食调配等事项给予指导,现在,黄家勇孵化厂已发展到固定资产100万元,年利润30万元。
二、搭建平台,提供服务
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在广大团员青年创业致富过程中,我们甘做"绿叶",唱好"配角",通过搭建"三个平台",竭诚为创业青年搭桥铺路,排忧解难。
一是搭建资讯平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反馈运作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团的组织网络优势,实行市、镇、村(社区)三级团组织联动,由团市委收集、筛选重点创业致富项目,镇、村(社区)等基层团组织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办黑板报等形式,向广大创业青年进行宣传推介,同时收集青年创业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及时向上反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传媒网络优势,以网络为主,以电视、广播等其他传媒手段为辅,在楚都宜城网上开辟了"青春创富"工程专栏,在电视台举办了三期"创富讲坛",广泛宣传创业致富信息,及时向全市推广青年创业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实现了创业信息的普及性与宣传的广泛性的有机结合,典型宣传与重点项目推介的有机结合。
二是搭建培训平台。建立了理论学习、实践提高、总结推广的培训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教育作用,以科技职校、市技工学校等2个"青春创富培训基地"为依托,联合市农业、科技、林业、招商、劳动就业等部门定期对青年进行创业技能、创业策划、营销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就业基地"的"实战"作用,选取一阳国际精品街、宇帆农产品加工公司、大平水晶公司等5家中、小型企业作为"实践基地",组织创业青年到这些企业中去看、去听、去体验,达到了看别人想自己、学别人富自己的目的。雷河青年罗克发在大平水晶公司学习后,创办了全发光学元件厂,也发起了"水晶财"。
三是搭建投资平台。通过抓好"就业基地"和"创业基地"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推动"前店后厂"创业模式的形成。着力抓好"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该基地位于宜城市区"一阳国际精品街",占地72亩,现已建成商铺330多间。青年通过团组织推荐,可享受房租优惠、免费装修等优惠。目前,已有5名青年在基地内成功创业。
三、健全机制,务求实效
为防止和克服青年创业过程中的忽冷忽热和"一时冲动",我们着力在实效性和长效性上下功夫,通过健全"四个机制",努力把"青春创富"工程这一惠及全市青年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宜城市"青春创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市委,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镇(办、区)均以团组织为依托,成立相应机构,设立工作网点,对本地"青年创富"工程抓好组织协调,提供代理服务,及时进行督导与指导,初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健全资金保障机制。资金不足是青年创业最大的"瓶颈"。为此,我们积极探索了"银行贷款为主、其他支持为辅"的模式解决"资金难"。一方面争取银行贷款优惠。针对青年无抵押、急需资金等实际,通过磋商,市信用联社为创业青年提供了贷款利率优惠5%,贷款额最高可达100万元等优惠;市国开村镇银行提供了信用、项目担保型贷款,七天内贷款到位等优惠。目前,已有6名青年通过团市委贷款110余万元,南营办事处青年李军华仅用5天时间从国开村镇银行贷款20万元,立即投入猪舍扩建、仔猪购买,很快地缓解了猪场扩建难。另一方面争取各方支持。经汇报,市委、市政府同意为创业青年提供贷款贴息,并下发了专门文件;积极争取省"田园小康项目"扶持;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外引资金注入,已有台湾、福建、武汉、襄樊等地客商投资10余个青年创业项目,有力地帮助了这些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健全维权保障机制。加强了对相关政策、法规、法律知识的普及宣传。制作了创业政策、劳动法等知识宣传册近2000份;向创业青年发放维权服务卡1000余张。成立了维权机构。协调市司法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以市律师事务所、劳动仲裁机构为依托,组建了"宜城市青春创富维权服务中心",及时为创业青年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先后帮助10余名创业青年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我市鄢城办事处青年章立平,于2005年6月应聘到广州一家公司任研发部经理,并与该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劳动合同。2007年底,章向公司提出书面辞职申请,要求回乡创业。公司要求其支付违约金、泄露技术秘密赔偿金共计12万余元。经中心帮助,章支付公司泄露技术秘密赔偿金4万元,驳回公司的其他申诉请求。从而有效维护了其正当权益,解除了其回乡创业的后顾之忧。
四是健全激励机制。让一部分青年创业典型、致富能人经济上有收益、政治上有荣誉。今年初,我们经逐层筛选,并报请市委、市政府同意,对宜城市华明化纤浆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连文坚、襄樊大山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茂勇等4名对全市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创业青年分别给予5-10万元不等的现金奖励。推荐市委组织部表彰了10名"十佳创业标兵"。联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同表彰了10名全市"十大创业圆梦之星"。全市集中表彰了17个"五四红旗团委(总支、支部)"、98名"优秀团干"、"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青团员"。进一步激发了全市青年创业致富的热情,使"青春创富"工程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