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青年文明号
 
2007年度襄樊市十大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市路灯管理处马良辉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10-24 浏览量:2410
 

用青春照亮魅力新襄樊

----马良辉同志事迹简介

 

随和的言行,诚挚的眼神,淳朴的外貌衣着,与常人相比,他除了高大的身材和炯铄的目光之外,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熟悉和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对事业执着的人,是一个为了追求而无悔的人。从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在襄樊城市照明的平凡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22年,20多年如一日,用行动诠释着路灯人的深刻含义:在群众面前,他奉献出一片爱心;在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在诱惑面前,他坚守气节;在平凡工作中,他执着而真实……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一件件为民服务的小事,像山间一朵朵无名小花,把他追求的事业点缀得多姿多彩,把这名铮铮铁骨的城建人本色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迈着青春的步伐,挺起青春的臂膀,奏响了青春的音符,一步一个脚印,用青春和汗水照亮了正在腾飞的新襄樊,他就是襄樊市路灯管理处樊西维修路灯所所长马良辉

忘我工作    挑战极限

20多年前,襄樊市建材技校毕业的马良辉意气风发地迈进了市路灯管理处,面对自己从未接触过的路灯专业,他没有手足无措,而是刻苦钻研业务,几乎利用上了所有的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勤奋学习,一边苦“啃”书籍资料,一边战斗在一线苦干,同时,虚心向同行请教,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5年时间的刻苦钻研和学习,他除取得了高级电工证书外,还取得了驾驶员证书,成为全处一专多能的学习榜样。

2003年,他担任了市路灯管理处樊西路灯维修所所长,自那以后,同事们称他“不知疲倦的人,干活不要命的人,吃苦有瘾的人”,他认为:“城市路灯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只有确保路灯照明,才能让人们真正走上放心路!”。为了让人们走上放心路,一年四季365个日日夜夜,无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他都几乎工作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有时一干就是连续几天不回家。

在工作上,他不怕苦不怕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迎难而上,义无反顾。20056月,为了给金叶巷安装路灯,面对巷道狭窄、道路复杂,在作业车无法开进的情况下,他带领大家用梯子、踏板反复地上电灯杆,脏活、累活、重活他总是抢着干,不知劳累。当时正值三伏天,火一样烫的烈日使他汗流浃背,架线、装灯,繁重的工作使他一度晕倒,但醒来后又坚持着继续带领大家安装路灯。在他看来,一旦投入工作就要像打一场激烈的战斗一样,任务没有完成,决不能收兵回家。这一项任务他一干就是44夜,当他看到金叶巷全线亮灯的时候,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妻子不免心疼,但话中又带着责备:“天气这么热,你还这么拼,不要命啦?”马良辉说:“早一天亮灯,人们就能早一天走上放心路啊!”

马良辉就向一个陀螺,在不停地旋转和工作着,常常是在工作中渡过了节假日,家里的事更是无暇顾及。去年7月,他接到拆除前进东路旧路灯杆的任务。临行前,正值女儿马朵朵患肺炎,高烧不退。女儿拉住爸爸的手,哭着不让他走。马良辉对爱人说:“孩子靠给你了,拆除任务离不开我啊,否则,新建路灯的任务就完不成了。”他毅然把孩子托负给爱人和母亲,踏上了前进东路。这一项任务,他一干就是一天一夜没有回家,每谈及此事,为人之父的他常常内疚地说:“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爸爸和丈夫,这么多年欠家里的实在太多了。作为一名路灯人,我又只能这么做,因为我太热爱自己的事业了。”

    马良辉就是这样一个忘我工作的人,在他厚厚的工作笔记中,真实地记录了他工作20多年来的繁重工作量:架设、铺设路灯电缆线260多公里、修灯48千多盏、安装路灯27千多盏,3千多个日日夜夜工作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用青春和汗水照亮了城市。

关键时刻    大显身手

平时吃苦在前能给人以鼓舞,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却令人感动和敬佩。

城市路灯建设和维护工作是路灯人天经地义的责任,但责任有时也需要勇气和胆量。在这个时候不顾个人安危,义无返顾地冲在前面,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那他就是人们心中的勇士。反之,就是懦夫。

2004年夏天,襄樊市降雨频繁,雨量超过常年一倍以上,汉江水位超过了警戒线,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如果一旦出现险情,人民生命财产就将受到威胁,能否在抗洪抢险中起到主力军作用,是一名城建人的责任。在襄樊市建委组织的抢险突击队中,马良辉主动请缨,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大雨还在下,险情还在不断地出现,在那20多天的日日夜夜里,为了确保城市照明的安全,面对一次次出现的险情,他不怕苦,不怕累,一马当先,始终战斗在第一线。装沙袋,背沙袋,筑堤,用生命筑起了一道道长长的防洪墙。一次次反复巡线,发现漏电现象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解决,用勇气和智慧确保了大汛期间的城市照明,为襄樊市最终取得抗洪抢险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襄樊电视台、襄樊日报等新闻媒体对此情况进行了专门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005年底,襄樊市区建设路新安装路灯,接受任务后,他迅速奔赴施工现场第一线,当时,气温零下,天寒地冻,尤其是路灯安装的位置距低压线和高压线都比较近,作业时如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触电等生命危险。这种情况下,他主动提出自己一人上高空作业车,在10多米高的高空作业车上,他一干就是8个小时,最终将所有的灯具全部安装到位。事后有人问他:“那么近的距离,危险很大,你不害怕吗?” 马良辉笑笑:“我倒不怕,怕只怕自己不能够坚持长时间。再说自己多一分危险,大家就多了一分安全。”

是的,马良辉即使自己身处险境时,总是第一个想到的是工作。

20069月,为了迎接湖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在襄樊举办,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路灯新建工程上,70多项路灯新改建工程、120多公里的电缆线铺设、5千多盏路灯安装,他硬是带领大家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克服各种艰难,提前完成全部路灯新建工程任务,为襄樊市成功举办湖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汉江北路和主会场体育馆路灯建设工程中,他突发过敏性鼻炎,妻子再三叮嘱他,要就医看病,可他只要一上工地,就日夜干在现场。面对汉江北路一个检查井管线被泥土堵住,电缆线无法穿过的情况,为了赶工期,他毅然奋不顾身地跳进近2深的检查井里,由于检查井口沿较小,挖土工具用不上,他就用手一点一点地把泥土抠出来。当时,在又臭又脏的检查井里,他克服鼻炎的病痛和可能窒息的危险,一干就是两个多小时。当他疏通完管道从检查井上来时,他的十个手指因长时间挖土,手皮和指甲都挖破了,鲜血流满了双手,大家看到这种情景,都不由个个深受感动和敬佩。类似像这样的事,在马良辉担任樊西维修公司经理起,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真诚为民     挥洒青春

“我最大的快乐就是当我把居民的门前路灯修亮时,居民脸上露出的笑容”,这是马良辉的心里话,更是他的工作准则。

随着襄樊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襄樊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新变化,城市主次干道路灯不但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漂亮,而且不断向城市的背街小巷延伸。所以,他提出了“把路灯亮到家门口”,为此,他平时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在背街小巷里为居民们修灯。为了掌握襄樊城区近百条背街小巷,他走街串巷,深入社区、深入居民中间,了解情况,不但能够顺畅地将其背诵下来,而且对每个小巷的具体地点、方位、居住多少居民等都能够了如指掌。无论是城区那一个居民打电话,他总是能够准确地在第一时间赶到,人称“活地图”。由于长期在社区里装灯、修灯,他的身影已被大家所熟悉,许多居民都知道有一个修路灯的马所长。“只要给马所长打电话,社区里的路灯包准会亮”,这虽成为许多社区主任的口头禅,但更是对他常年为社区居民服务,大家对它的最大信任。

 2006年他带领樊西维修路灯维修所在襄樊市区31条小街小巷安装了路灯,2007年他又带领大家消灭了45条“瞎子街”。一位60多岁的王大妈,在看见自家门口的路灯亮的时候,激动得热泪紧握住马良辉的双手不放:“以前我们这里黑灯瞎火,偷盗严重,一到晚上很少出门,很不方便;现在好了,路灯亮了,我们的心里也亮堂起来了……”。他就像一个忠诚的使者,把政府的民心工程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让光明照亮千家万户。

今年初的一个星期日上午,凛冽的寒风还笼罩着襄江两岸,市区职工小区有一个居民打电话说,小区有一盏路灯不亮了,希望来人修理。接到电话后,他二话没说,立即带上维修工具,叫上公司里两名同志迅速赶往现场检修。冰凉的工具、10多米高的灯杆,他一修就是一上午,这一切都被附近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他把路灯修亮后,居民们纷纷从家里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和茶水。这种场面,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但每当这个时候,他总会说一句话:“这是我们应该干的!谢谢大叔、大妈、大爷。”他的这种平凡的工作,虽然没有可歌可泣的壮举,但它让老百姓们渐渐地记住了他,记住了市政府为民办的好事,让和谐的文明春风更加明媚,更加灿烂,更加温暖。

放歌青春,无愧时代。这就是作为一名热血青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路灯人的心声!

青春记录精彩,奉献见证辉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先后获得市级安全生产标兵、市总工会“职工小家”、襄樊市“市级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和称号。面对成绩,马良辉没有陶醉,他依然孜孜不倦地工作着,继续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汗水点亮魅力新襄樊。

 

 

 
上一篇:2007年度襄樊市十大青年文明号事迹材料--襄樊水务集团户表工程有限公司
下一篇:2007年度襄樊市十大青年文明号事迹材料--襄阳区国税局黄集税务分局
 
 
 
襄樊青年网  共青团襄樊市委员会版权所有
地址:襄樊市襄城区檀溪路219号市委七楼 邮编:441021
网站技术支持:
襄樊万笛传媒
鄂ICP备05017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