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基层团建
 
宜城市关于在全市开展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基本情况调研摸底工作的调查报告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10-23 浏览量:1965
 

 

根据共青团襄樊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基本情况调研摸底工作的通知》(襄青组发[2008]01号)的安排,结合宜城市团的工作实际,我们及时下发了《宜城市关于在全市开展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基本情况调研摸底工作的通知》,同时重点深入到我市雷河发展区、孔湾镇、南营办事处以及部分市直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于35日召开了“宜城市共青团工作调研座谈会”。现将调查摸底情况及调研报告总结如下:

一、调查摸底情况

(一)团员及青年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宜城市现辖7个乡镇、2个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1个发展区和1个经济开发区,共有180个行政村。40周岁以内的青年总数为255780名,团员总数为30621名,其中14-28周岁的团员青年总数数为137953人,14-35周岁的青年数为195823人,14-40周岁的青年数为255780人。全市团员青年多分布在初、高级中学,年龄均在15--28周岁;少数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的青年团员分布在农村和社区,大部分流出务工,成为流动团员和青年,年龄均在15--28周岁;部分团员和青年分布在市直部门和一些非公企业,年龄均在18-40周岁。

(二)、团组织现状

全市共有基层团委67个,总支23个,支部264个。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团组织30个,市直部门团组织72个,村级团组织167个,社区团组织39个,学校团组织46个。团委(总支、支部)书记大多是兼职,年龄平均在35周岁。

   (三)、团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团员人数少,青年的年龄偏大。根据调查,29岁以上青年几乎占青年总数的83%2、少数团员组织观念淡薄、模范作用不突出。3由于团员少而且比较分散,团员教育管理工作以及团的活动组织有一定困难。4部分基层团组织基本上是空架子,很多单位现基本都是党员,仅有个别团员或没有团员,甚至没有团组织;5、村级大部分都外出务工,偏经济建设而忽视思想教育。

(四)、团员青年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

团员青年比较关心的问题:(1)希望多组织一些业余活动;(2)希望多组织一些与青年就业有关的技能培训和学习;(3)希望多提供一些就业信息和致富门路。

    二、调研情况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我市各级团组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把竭诚为青年服务作为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建带团建,坚持以服务促建设,坚持以服务求活跃,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团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出一大批党政干部的后备力量。广大团干部在工作中本着为党政分忧,为青年服务,紧紧围绕党政工作中心,充分发挥了团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一大批团支部书记在工作中经受了锻炼,并成长为党政组织的后备力量。

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区团的组织现状有所差异,出现不同的情况。为便于分析现状,深入了解基层团组织情况,我们根据调查数据,分以下几种类型展开分析。

(一)农村团组织基本现状及成因

1、基本现状:

宜城市现有行政村180个,建立团组织的村有167个,建团率为92.8%。农村团组织在全市团组织中占很大比重。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团组织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团组织的建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团组织呈现出三个状态:一是团员队伍逐步萎缩,团员青年流出日益增多,团的管理对象流失严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增多,青年流动较大,造成团的管理对象严重流失,对团的一系列活动形成冲击。据统计,宜城现有农村青年(40岁以内)178726 名,其中流出青年 92659名,占农村青年总数的51.8%,个别村甚至出现只有十几个年青人的特殊情况。客观上造成村级团组织“名存实亡”。二是村团支部书记年龄偏大,村级团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为37 岁。三是村级团支部书记均为兼职,学历偏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含高中)30名,仅占总数的17%,大部分是初中文化程度。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团组织也出现一些新问题:一是农村团建工作滞后,团组织网络不健全,一些地方“软”、“散”现象较为突出,形同虚设。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行政村撤、并、减的幅度加大,设立专职团支部书记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大多都由村“两委”班子中的年轻成员兼任。各村团干部兼职情况不同。或为村支书兼任、或为妇女主任兼任等。村干部队伍精减后,行政村团支部书记普遍交叉兼职,既无工作压力也无工作精力,空壳支部增多,村级团组织形同虚设。二是农村和社区团的活动内容老套,活动形式不经常,规模不大,效果不明显,团组织缺乏凝聚力,影响力下降。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各村团支部书记年龄均偏大,40岁以上仍担任团支部书记的为数也不少,思想跟不上新形式新情况的发展,而且现在村级团组织很少甚至没有开展团的活动。即使开展活动也是走走过场,形式沿袭老做法、老思路。一些团支书也道出心声:以前团的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现在一方面大量青年外出务工,留守在村里的青年相当少,开展活动无法找到青年,另一方面现在各村有限的经费都是转移性支付,团的活动没有经费来源,给开展活动带来一些困难。团组织不开展活动,团的生命就失去了源头之水。团组织在青年视野中慢慢淡化,团的影响力下降。三是一些基层的团干部适应不了变化的新形势,工作的创新性、开拓性、积极性不高,工作信心不足。面对农村基层团组织的现状,一些青年团干部感到力不从心,开拓创新不够,工作主动性不强,许多基层团干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陈旧,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老路子走不通,新路子未找到。而且多为兼职干部,负担过重,工作上疲于应付,常常是顾了这头丢了那头,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团建上,而是被动地应付中心工作。

2、对策:

1)联村为整,整合力量,扩大团组织影响力。由于深刻的社会因素,农村青年大量外出务工,客观上造成团的管理对象流失。各村青年数不多,给村级团组织开展活动带来影响,有心开展活动却招不来青年。对大多村级团组织来说,由于经费少甚至没有经费以及青年数少,独自开展活动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独自开展很难,这就需要整合力量,发挥整体效能。可以按照地域相邻的原则,将人数少的村联合起来开展活动,或者将人数少,活动开展困难的村就近与活动开展正常的村联合开展活动。这样联村为整,整合力量,发挥团组织整体效能,能够增强团工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2)依托产业建立团组织。只有自己先富了,才能更具说服力,才能有效地带动别人致富,真正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产业建团,就是将在农村某个产业或领域率先致富的农户及在其带领下形成的某个产业协会发展成团组织。以他们的影响力来带动青年加入团组织行列中,一起学习,共同致富。郑集镇魏岗村农民团员青年仁玉保发展养鸭产业,不仅自己走向致富道路,还成立养鸭协会担任会长,吸引了100多个青年加入养鸭产业,逐步走向富裕。仁玉保发挥了团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吸引青年凝聚在团组织周围,并使青年在团组织的帮助下走向了共同富裕。他的事例给我们一些启发:农村产业周围聚集着很多青年。在农村像仁玉保这样的农户产业户很多,而且种、养植大户周围往往聚集着很多青年,有着很强的凝聚力。他们有经济条件,又懂技术,把他们发展团组织,依托产业致富人的影响力来开展活动起来相对容易。既能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吸引更多的青年加入,更能带领青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一起致富,真正让团组织在青年中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此外,对于推进农村团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农村团干培训等建议,后面将作探讨。

(二)社区团组织现状及对策

1、现状:

在我市,乡镇一级的社区团组织和村级团组织情况其本上相同。团组织形同虚设,活动开展少,团组织影响力下降。乡镇配套改革,对社区人员配置进行设定,团支部书记也多为兼职。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些青年很少参与社区活动,社区的认同感较差,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不强。二是街道团委在社区团建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三是团建工作覆盖面较小,团员意识淡化。四是社区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社区活动发展的"瓶颈"。五是社区团组织建设缺乏科学、规范的制度和法规保障,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够。

2加强和改进社区团建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一是抓好社区成员社区理念的培育。二是巩固街道团委核心作用,实现以“块”为主的社区团建模式。三是消灭空白点,扩大覆盖面,逐步完善社区团建的组织网络。四是加强社区流动团员管理。

(三)党政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团组织现状及成因

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团员青年相对稳定。略有不同的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一段时间内团员青年数虽少但保持稳定,部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出现已无团员的情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团干部多为兼职,35岁以下青年不多。出现这种情况,有着较为深刻的社会原因和现实原因。目前很多单位实行定岗定编,连续5年内甚至更长时间内没有进人,造成青年数在一段时间内呈下降趋势,而团员青年在这段时间内已经发展成党员。因此,部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出现只有团组织,没有团员的现象。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造成团的工作开展困难特别是团费收缴困难。一些团干部说:“现在单位都没有团员,青年人极少。团费收缴很难,我们也只能向单位领导争取拨一部分费用来交纳团费。”

对策:团组织无团员的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内还在存在。对国有企业团干部则需要加大培训,重点培训业务知识,引导其尽快走上正常的运转中。

(四)、学校团组织现状及成因

学校一直是共青团的坚固阵地。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校团组织建设好,团干部配备齐全,自主开展活动频繁,基本上能够独立运转。在团员青年比较集中的中学,团干部很年轻,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文化程度比较高。全市学校有46个团委(团支部)书记,大学文化程度的占35人。但是在部分小学,团支部书记年龄有35岁以上的,主要是学校至少5年以上未进新人。这种情况,我们在市鄢城办事处腊树小学就遇到了。

(五)非公企业团组织现状及成因

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随着非公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团员青年集聚到非公企业中。如何在新形势下构筑和探索与时代相适应的非公企业团建工作,是共青团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我市共有非公企业近60家,目前建立团组织的有30个,建团率为50%。目前非公企业团组织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团组织的力量比较薄弱,团的传统工作方式不能很好适应,团的工作和地位难以实现,部分企业团干部的工作还只停留在口头上,形式上,未能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围绕企业经济建设服务,企业青年服务。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热情不高,干劲不足,办法不多,应付了事。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对策:

1、加强指导,切实推动团的建设。实行团委干部联系非公企业团组织制度,加强与非公企业主的联系与沟通,切实争取非公企业主在资金、政策、待遇等各方面对非公企业团组织的支持,帮助企业团组织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促进团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和运转;同时加强对非公企业团组织的管理、考核,使其切实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力军,团员青年归属的港湾和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桥头堡。

2强化企业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管理。通过制定一系列奖惩考评措施,在企业青年中形成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激发企业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共青团工作落实到行动中,取得实效,使共青团工作在企业中能够真正做到有为有位,让我们的企业主切实感受到共青团工作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上一篇:共青团襄城区委关于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关于开展全市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工作的通知
 
 
 
襄樊青年网  共青团襄樊市委员会版权所有
地址:襄樊市襄城区檀溪路219号市委七楼 邮编:441021
网站技术支持:
襄樊万笛传媒
鄂ICP备05017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