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基层团建
 
共青团襄城区委关于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10-23 浏览量:1711
 

 

2008131日,团市委发来《关于在全市开展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基本情况调研摸底工作的通知》(襄青组发[2008]1号),《通知》要求团区委对我区团组织和团员青年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并上报结果。近日,我们按照团市委的要求,专门组成调研组,采取个别走访、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了调研。

一、   全区团员以及青年的数量

襄城地处汉水中游南岸,下辖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29个行政村、51个社区居委会,现有基层团委10个。全区版图面积684.8平方公里,人口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7万人。14-28周岁青年人数45174人,14-35周岁青年人数98232人,14-40周岁青年人数123232人。

二、   我区基层团组织建设情况

()认真做好基层团干部的配备工作

全区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同级团干部的选拔配备工作。全区一乡、两镇、五个办事处工建立团(工)委8个,共配备团委书记8名。这8名团委书记中,卧龙镇、尹集乡的团委书记是由乡镇办35岁以下党政班子成员兼任的,另外6名团委书记是由乡镇办优秀年轻后备干部专职担任的。

已经成立团组织的129个村中,其团组织书记全部是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兼任的,因为经费和干部职数限制,没有从年轻后备干部或优秀青年人才中选拔担任的情况。已经成立团组织的35个社区,团支部书记全部是由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兼任的。

兼职的乡镇办事处团委书记,享受的是乡、镇、办事处党委班子成员待遇,其他兼职的基层团支部书记都享受了所在单位中层正职的待遇,兼职的基层团支部副书记都享受了所在单位中层副职的待遇。

(二)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1)重点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团工作。襄城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的基础原来就很好。接到团市委通知以后,我们深入细致地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进行调查摸底,目前,全区9家区属改制企业全部成立了团支部,每个团支部都配备了团支部书记。同时也结合生产建设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评比活动。如吉源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是襄城区一家规模较大的纺织企业,该企业团组织在青年职工中开展“岗位标兵”评选活动,既调动了广大青年参与团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又以活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该企业还结合“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组织青年开展“技能大比拼”、“纺织能手擂台赛”等,激励广大青年职工立足本职,勇挑重担,苦练硬功。

2)深入推进城市社区团组织建设。目前,全区5个街道办事处全部建立了团工委,辖区的51个社区中有35个社区成立了团支部,其他16个社区由于辖区内没有团员或团员很少,所以没有成立团支部。已经成立团支部的35个社区,每个团支部均配有1名团支部书记。在社区,各团组织充分利用团的活动丰富团员青年的业余生活,组织青年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如荆州街社区团组织发动社区青年走上街头,帮助开展文明常识宣传教育活动,制止过往行人乱扔、乱画、乱吐、乱停等“四乱”现象,让社区团员青年在制止他人不良行为习惯的同时,也使自己从中受到良好习惯的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结合“五五”普法活动,由社区团组织牵头,邀请法律专家、律师到社区讲授法律法规知识,减少了青少年犯罪;各社区团组织还以“植树节”、“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社区青年在社区开展植树活动,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组织青年团员开展保护母亲河等公益活动,使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思想上受到洗礼,促进团员思想上健康向上发展。

3)调整巩固农村团的基层组织。襄城区共有129个行政村,村团组织书记全部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兼任。其主要原因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村组织办公经费十分有限,干部职数也做了大量精简,农村有外出务工的青年很多,适合担任村团组织书记的人选难以物色。各农村团支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为载体,广泛开展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和树立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辐射带动农民发家致富;培养和树立农村青年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为有转移愿望的农村青年服务力度,深入开展“青春富康行动”,加大农村青年转移培训、就业力度,2007年已转移农村青年劳力500多人。

三、我区团员青年在思想、组织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我区的基层团干部作风的主流是好的,大部分团干部有理想、有热情、有能力,能够发挥团的良好作风,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在部分基层团干部身上存在着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思路不宽、工作能力不强、工作不够扎实等问题,团干部的作风状态呈现出阶段性的波动较大、区域性的差距较大等特点。

一是精神状态不佳。体现在部分基层团干部对自身岗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担任基层团委书记是基层党委交办的任务,报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工作,没有把团的工作当着一项事业来看待,在出现其它兼职的情况下,常常把团的工作要求弱化,精力转移。精神状态不佳,表现在部分基层团干部,对新形势下基层团的工作面临的新情况研究、思考的不够,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开展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常常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开展团的工作停留在老形式、老方法上,走过场、搞形式,敷衍了事。

 二是工作思路不宽。表现为大部分基层团干部工作热情很高,但是对团的基本业务知识学习、研究的不够深入,开展工作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工作思路停留在原有的行政命令的模式中,对团的工作社会化、项目化运作缺乏应有的认知和实践,工作思路狭隘。工作思路不宽还表现在基层团的工作与党政中心工作的结合不够紧密,大部分还停留组织团员青年学习文件、举办文体活动等传统工作项目上,团的工作自成体系,自我评价,没有生命力。

 三是工作能力不强。表现为部分基层团干部业务知识不熟悉,工作研究能力更加薄弱,组织开展团的活动的能力不强。部分基层团干部对外协调、沟通能力差,思想上总认为自己人微言轻,怕找人,怕求人,不以工作为重,不以工作为大,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有的基层团干部开展活动的组织、策划、管理的能力不强,不能发挥领导集体的力量,常常是一个人忙的团团转,工作效果却很一般,推进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团员青年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团员青年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本次调查来看,团员的思想状况总体是好的,体现了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特征,但是,也存在如下问题:

      1、理想不够坚定。谈到理想前途,有的团员青年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追逐个人利益、追逐金钱的经济;同时理想和现实的反差,使他们感到迷惘,于是认为理想再崇高,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那是共产党员的事,与己无关。

      2、缺乏正确的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部分团员青年精神贫乏,缺乏精神支柱,没有前进的动力,在信仰上形成“真空”。于是他们就把目标定位在实现个人价值上,追求个人利益和贪图享受成为其内在动力。

      3、利己主义仍在不少青少年中盛行。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团员青年急功近利思想强烈,特别是独生子女的青年团员心理浮躁、自私自利,他们对所追求的一切都赋予很高的期望值,希望以极少的劳动,换来更大的果实,总是想把“好事留给自己”,否则就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甚至消极怠工。

      4、团员身份意识淡薄。部分团员对团组织生活不感兴趣,漠视自己的团员身份,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没有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生力军作用。

5、学习兴趣不浓。部分团员放松了学习,休息时间忙于玩乐,认为能在上班时间收好费不出错就行了,降低了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荒于学习,尤其是政治理论、时事政治等理论知识的学习。

2)建议和对策

       1、发挥党建带团建的作用。首先要增强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意识;二是要明确党建与团建之间的关系,即党组织是团组织的导师,团组织是党组织的后备军;三是要明确党建带团建的首要任务,即是首先从思想上对团员青年进行改造,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性;四是要依靠制度来确定党建带团建的目标,实施党工团联动制,不要让党组织、团组织、工会组织孤立存在。

      2、团委要发挥引领作用。一是团委要组织分批开展大型的团员青年乐于参加的文体活动、各种知识培训、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等,丰富广大青年团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及时下达分阶段的目标任务,明确基层团组织的努力方向,并实时进行工作的指导。

      3、基层团组织要加强沟通,正面引导,开展对团员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头脑,坚持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生活方式和腐朽生活作风的侵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改革和建设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从实际出发,从青年的切身利益出发,既讲大道理,也讲小道理,澄清青年头脑中的模糊认识,使其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的理想。

      4、发挥每一位团员的作用和热量。团组织不是团干组织,是每一位团员的家庭,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挖掘每一位团员的特长,给予每一位团员展示自我、发挥能量的平台,真正让团组织成为全体团员的组织,团的活动成为大家的活动而不是少数人的活动。通过凝聚全体团员的能量,不断增强团组织的活力,充分彰显年轻人的青春和蓬勃朝气。

      5、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增强青年对社会的归属感。青年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与创造力,是企业快速发展不竭的动力源,为此,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方针,在全区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帮助青年认识到人才竞争在社会竞争中的重要位置,帮助青年树立“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人人都可以成为人才”的意识。要主动关心青年的生活、情感,给青年人创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团区委出台和制定各项改革政策时,要兼顾到青年的意愿,统筹考虑青年的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要不断完善表彰激励机制和举荐机制,不断增强青年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增强自身价值的实现感和社会认同感。

 

 

 
上一篇:老河口市基层团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下一篇:宜城市关于在全市开展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基本情况调研摸底工作的调查报告
 
 
 
襄樊青年网  共青团襄樊市委员会版权所有
地址:襄樊市襄城区檀溪路219号市委七楼 邮编:441021
网站技术支持:
襄樊万笛传媒
鄂ICP备05017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