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我国社会的支柱力量,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要适应新时代需求,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本应该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探索服务于社会,服务于青年的新途径。但是由于一些客观、主观及历史的原因,导致现在的团组织存在着许多现实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市正处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探索共青团工作新走向,构筑新格局,保持我市共青团工作的发展势头,是我们必须探究的问题。
一、我市基层团组织建设现状
老河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边缘,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全市辖1乡、5镇、4个街道办事处,22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2万,14—28岁青年有74494人,14—35岁青年有128767人,14—40岁青年有162020人。团员25856人。全市现有基层团委73个,团总支79个,团支部630个,专(兼)职团干部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
二、近年来基层团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团市委切实按照上级团委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找准切入点,打造结合点,攀登制高点,努力把我市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众多领域创造了新业绩,在自身建设上取得了新突破。主要通过深入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 实施党建带团建,全面开展创建“五四红旗团委”、“五四红旗团(总)支部”活动。同时,在全市共青团系统中开展以学习十七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学习刻苦、工作勤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崇尚实干、清正廉洁的团干部队伍。通过活动,使团组织活动尤其是农村、企业等问题比较多的基层团组织活动趋于正常;基层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逐步健全,软弱、瘫痪团组织得到整顿和加强。截止目前,我市共有31家基层团组织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湖北省五四红旗团委”、“湖北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100余人次受到团中央、团省委、团襄樊市委的表彰。
(一)以党建带团建制度建设为保障,奠定团建工作基础。一是建立党建带团建工作责任制。把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了各级领导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明确规定党组织负责人是直接负责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的团建工作格局。
(二)团员的意识得到增强,能发挥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主要通过深入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紧扣教育主题,活化教育形式,坚持自主创新,深入开展“青春献祖国”主题团日活动、新团员入团宣誓、老团员重温入团誓词及市委组织部长为团员青年讲党课等活动。同时,“我是团员我光荣”演讲比赛、“学理论、知团情”知识竞赛、“一二、九”歌咏比赛、团干结对帮扶困难青年、送医下乡服务三农、我为团旗添光彩、青工技能大比武等活动也在各基层团组织广泛开展,形成较大的声势,受到较高的评价。通过开展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团员意识明显增强。一大批先进团组织和优秀团员不断涌现,广大团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进一步发挥生力军作用,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普遍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实现了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化、规范化、阵地化、经常化。
(三)以青春富康行动为重点,活跃基层团的工作。以“青春富康行动”为有效载体,通过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活跃团的工作。一是深入抓好组织动员。2005年8月,全市227个村的团支部成员走村入户,详细调查了农村青年在乡务农情况、外出务工情况及求职情况,同时发出了一万余封《致全市广大农村青年的一封信》。二是精心搭建培训平台。选定了市就业培训中心、市职业技术学校、市科技电脑学校作为全市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对于特别贫困的农村青年,举办了3期200余人次的免费技能培训班。三是组织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一年来先后下发13期70余条用工信息,转移农村青年320人。四是切实抓好维权服务。精心印制《外出务工须知》小册子,发放《外出务工维权服务卡》。春节前夕,还举办了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座谈会,发出《你在他乡还好吗——致广大外出务工农村青年的一封信》,表达团组织对他们的关心问候。五是鼓励返乡创业。鼓励农村青年既“走出去”又“返回来”,用新的理念、资金、技术建设自己的家乡。目前全市涌现出200余名从事个体工商、市场营销、技能培训、花卉种植的返乡创业优秀青年。
(四)以城乡团组织结队帮扶为抓手,带动农村团组织建设。一是开展百家团委联村组活动。由城市100个获得“五四红旗团委”、“先进团支部”等荣誉称号的团组织与农村100个团建基础较弱、困难青年较多的村支部结成帮扶对子,在生产发展、成长成才、组织建设等方面提供帮扶。二是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活动。去年10月建队日正式启动,通过全市城乡少先队手拉手、小伙伴手拉手、学校手拉手等形式,组织动员城市资源服务农村教育发展和农村少年成长成才。目前有14所学校结成对子,开展了帮助农村学校建立少先队组织、为农村小伙伴爱心捐助、青年教师送教下乡等一系列活动。三是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基层团组织成立了科技、医疗、文化、法律、卫生等6支志愿服务队,在各乡镇办、村巡回服务。四是开展“青年文明号关爱农村贫困学子”和“青年文明号+青年文化中心户”活动。去年秋,全市青年文明号募集资金近4万元,帮助20名农村贫困大学生进入大学门槛;并在全市农村建立起32个“青年农民文化中心户”,捐助图书、影碟3500余册(套),供广大青年农民学习借阅,丰富青年农民文化生活。
(五)联系自身实际,创新团建新模式。近年来,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基层团组织因地制宜,及时调整团建思路,探索出一些基层团建的新模式。一是基层团委+农村青年中心模式,如仙人渡镇、孟楼镇青年中心;二是支部+协会模式。如市青年林果协会、养鸡协会、薛集水产养殖协会均建有团支部,带领团员青年产业致富;三是骨干企业+支部建团模式。如李楼办梨花湖食品公司团支部;四是文化中心户+支部建团模式。如孟湾文化中心户建团,丰富团员青年文化生活;五是学校+支部建团模式,由村办小学的教师担任村团支部成员。六是在外出工人员集中地建立团组织,如袁冲乡团委在外出务工地建立团支部,加强联系和管理。等等。全市团建工作积极应对基层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三、基层共青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少数团干部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不强。有的团干部对本职工作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甚至是心中无点子,工作无担子,不安心,不用心,不想事,不做事,缺乏成就感和荣誉感。有的团干部还存在着畏难情绪,觉得无职无权,没有活动经费,全靠个人能力来维系,靠业余时间来张罗,难有作为。
二是工作思路不宽。有的团干部服务中心、参与中心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还只停留在搞一些文体娱乐活动的浅层次上。自我欣赏意识较浓,围绕中心、贴近中心、服务中心的大团建意识淡薄,工作按部就班,局限于经常性工作,内容单薄、方法老套,创新意识较差,工作长期没有起色。
三是部分团干部工作上钻研精神不够。共青团工作涉及面广、疑难问题多,要求团干部既要懂得团的基本知识、基本业务,又要具备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然而,部分团干部认为团的工作好做,不必投入太多精力就可以应付自如。部分团干部还缺乏上进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使团工作停滞不前。还有个别团干部思想过于重利,过于“市场经济化”,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对团工作的认识,致使对团工作热情不高,钻研不够。
四是基层团组织负责人责任不明确。有的基层团委是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枚章子和一个光杆司令(团委书记),其真正的身份是乡镇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就是服务于乡镇党群政府部门及其它乡镇直部门。
五是覆盖欠广,农村基层团组织设置不尽人意。一方面松瘫团支部整顿不利,出现“空巢”现象。由于农村青年、团员纷纷流向城镇和企业,老团员离团,新团员发展跟不上,一些团支部没有及时并撤,成为有支部无团员的“空巢”支部。另一方面新经济组织团建存在空白点,出现“无巢”团员。随着团员青年的流动,一些工作在小型私营企业的团员青年欲参加团的活动,却找不到落脚处,成为没有支部的“无巢”团员。
六是一些党委、政府对共青团工作重视不够,党建带团建成效不显著。个别单位党组织在党建带团建的“带”字上下的功夫不够,平时听取团组织的汇报少,指导作用不突出,在经费上对共青团的支持不够,导致一些基层团组织由于经费不足而无法正常的开展活动。
四、开展基层团建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在实践中探索,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不断地接受新事物,处理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才能不断地更新观念。
第一,要加强团干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团干部整体素质,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一是要把加强团干部培训和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团组织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团干部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团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帮助其树立在共青团岗位上长期奉献的志向,培养其服务青年、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良好作风。三是要进一步做好后备团干部和团内骨干的选拔培养工作,为青年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二,坚持党建带团建。这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保证。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共青团的工作必须绝对地服从于党的领导,这是团的性质所决定的。以党建带团建的内涵和运行方式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党建带团建的工作。党建带团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根本在“建”,就是党、团组织都要首先把自身建设抓好。关键在“带”,就是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政治责任,加强对团组织的领导,发挥团组织的应有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组织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才能保证团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三,要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委中心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我市改革发展的大局中来考虑和设计共青团工作。一是要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党政中心任务开展团的工作。要从思想上定向、工作上定位,找准共青团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支持和协助党政部门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二是要用工作实绩作为考核团组织工作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切实防止和克服共青团与党政业务工作两层皮的现象。
第四,重组基层团组织,推进团建创新。创新团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青年群体结构和社会分布变化相适应,变“人随组织走”为“组织随人建”。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以社区、行政村、企业、学校齐头并进的工作思路,探索组织设置科学化,工作载体职能化,阵地建设多样化,实现对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模式的创新。第五,加强教育培训,促进团的工作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素质、改进方法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基层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的教育培训。强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场经济、科技新知识以及实用操作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团员青年和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青年致富的能力。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青年一代强大的精神支柱,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贯彻执行党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大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组织青年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创业致富,同时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青年的民主法制观念。
第六,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由于团组织是一个非效益单位,共青团的工作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相反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物质、资金,这就需要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才能把共青团工作做好。因此,基层团干部在配合党委、政府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做好与各相关部门领导的汇报、沟通工作,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有了物质及资金上的保证,共青团工作才能开展得有声有色。
第七,牢固树立在服务社会中获取资源的思想,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工作资源配置环境。建立起服务青年的“农村青年中心”,集信息服务、培训、医疗、就业等多方面为一体的青年综合服务网络,对团组织整合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建立健全当地青年乡土人才档案和青年乡土人才库,通过实施“农村青年诚信创业工程”,对农村创业青年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扶持,并进行跟踪服务,为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同时,要加大青年科技示范园的创建力度,充分发挥其辐射力度,带领农村团员青年增收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