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枣归工程” 服务返乡创业努力开辟共青团工作新领域
共青团枣阳市委
近年来,共青团枣阳市委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把共青团工作放在党政大局中思考和谋划,紧紧围绕服务全市全民创业工作中心,把握当前共青团服务党政大局和服务青年的最佳结合点,努力发挥共青团组织动员优势,大力实施“帝乡青年枣归工程”,在积极引领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得到了党政支持和青年欢迎。仅今年元月以来,就有千余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办各类民营企业1000多家,累计投资1.6亿元,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近6000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找准切入点,引导早日“凤归巢” “枣归”谐音“早归”,寓意全民创业,青年是主体,共青团当先行。作为全市全民创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我们率先行动,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乡情、真情、友情并用,多措并举引导外出务工青年早日回归家乡建功立业。 一是乡情打动促回归。经常运用QQ聊天、信函、电话等多种方式,向外出务工青年通报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宣传家乡全民创业政策,增加外出务工人员对家乡投资政策和环境的了解。春节期间通过召开主题座谈会、组织参观工业园区等多种形式,用已回归创业人员在家乡成功创业的亲身经历,增加他们回乡创业发展的信心。 二是真情感动促回归。为帮助外出务工青年解决后顾之忧,我们在实施“金晖工程”和“希望工程”时尽量向“留守家庭”倾斜,青年志愿者经常向“留守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每年的“希望之星”评选“留守孩子”获奖的比例都在逐步提高。通过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增加了在外务工人员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对团组织的信任感。 三是友情互动促回归。我们通过枣阳派驻产业转移重点区域的40个驻点招商专班这个桥梁,与外出务工青年进行友情互动,使他们离家不离组织,时刻感受到家乡的关怀,主动联系或介绍其他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形成以商招商、一花引得百花开的良好态势。 二、把握着力点,搭建服务大平台 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返乡青年创业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流动资金难筹措,二是创业环境难优化,三是优惠政策难落实。我们按照“青年所需,共青团所能”的原则,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有的放矢地提供服务。 一是积极向上级和有关部门争取,加大资金扶持。为帮助返乡创业青年缓解资金“瓶颈”,我们积极争取上级团委和有关部门优惠政策支持。2006年以来,我们联合市农村信用社开展了“农村青年诚信创业计划”,根据掌握的资料初步建立了返乡创业青年优质客户群信息库,面向全市首批确定了10名小额贷款对象和2名青年创业项目贷款对象,目前我们正和市农村信用社协商,准备开展一次集中授信活动。2007年,我们为兴隆镇返乡创业青年刘华勇争取到“田园小康项目”资助金4000元,解决了重建猪舍过程中的燃眉之急,有力地支持了他的创业活动。 二是树立典型、大力宣传,营造创业环境。在枣阳电视台开办了“创业之星”栏目,对全市各地涌现出来的近30名返乡创业青年典型制作了专题片,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对投资200多万元开办海荣龙庄的孙祥明,对组建了金玉兔业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的“兔子王”乔成林等,我们积极收集整理事迹资料,向襄樊、湖北乃至全国的媒体进行推荐;在今年年初全市党政干部会议上,受到表彰的十个优秀创业典型就有三个是返乡创业有成青年。通过树立典型,大力宣传,让返乡创业青年典型“响”起来,“香”起来,“亮”起来,有力营造了“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了广大返乡创业青年投身创业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以规范青年文明号管理为抓手,落实优惠政策。行政服务中心、国税、地税、工商、商务等部门是全民创业优惠政策的具体实施者,这些要害部门往往非常重视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工作。我们以规范青年文明号的创建、管理工作为抓手,努力挖掘共青团组织资源优势,引导这些部门的青年文明号围绕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强市步伐的目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优质便捷服务:行政服务中心开设“绿色通道”,规范办事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国税、地税、工商、商务等部门规范收费执法行为,把有关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三、铸造对接点,开拓团建新局面 “帝乡青年枣归工程”较好地实现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对接。一方面促进了本地乃至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开拓了团建新局面。 一是开辟了共青团工作阵地。中央七台《致富经》栏目两次播出其返乡创业事迹的杨当镇青年农民乔成林网络湖北枣阳和河南平顶山等两省七县市社员2350户,组建了金玉兔业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利润400多万元。他创业有成后不忘团组织,主动要求建立团支部,并设立了“枣归工程示范基地”和“田园小康就业基地”开展团的活动。 二是延伸了团的工作手臂。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百业青年标兵——鹿头镇返乡青年陈永国在自己兴办的金鑫木业胶合板厂里专门招用了一批年龄在16岁至20岁之间,或是孤儿或是父母丧失劳动能力的孩子,努力为困难农村青年解决生计、减轻负担尽一份责任。车河农场返乡青年企业家熊国志投资1000多万元在家乡李集村建起了93座小别墅,带动了当地500多名青年就业。 三是增添了团员队伍的新鲜血液。我们在帮助返乡青年创业的同时,在青年创办的企业中建立基层团组织,使一大批先进青年积极向团组织靠拢,近两年共发展团员800多名,进一步壮大了团员队伍。 今后,我们将加大探索力度,不断拓展“帝乡青年枣归工程”内容,计划以“十百千万”青年创业工程(培树十个青年创业基地、评选十佳创业青年,培育百名青年致富创业新能人,带动千名青年创业,提供万名青年就业岗位)为主线,在建立帮扶青年创业长效机制、不断推动我市全民创业步伐的同时,探索基层团建长效机制,不断推动我市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