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青年文明号
 
2007年度襄樊市十大青年文明号事迹材料——襄樊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10-23 浏览量:2641
 

急救生命的绿色通道

       ——襄樊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十大杰出青年文明号”申报材料

 

走进襄樊市中心医院急诊科,镶嵌在墙上的“青年文明号”匾牌格外引人注目,昭示着这是一个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集体,是一个朝气蓬勃、昂扬进取的团队。

作为襄樊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甲”医院,急诊科是前沿阵地和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设有急诊ICU病床4张、急救病床2张、留观病床16张,现有医务人员29人,35岁以下青年人数占75%,其中硕士生6名,博士生1名。配备有呼吸机、除颤仪、心肺复苏机、洗胃机、心电监护仪等多台高档急救设备,全天候承担着整个襄樊地区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任务。在“青年文明号”这面旗帜的感召下,他们以娴熟的业务技能、优质的医疗服务、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人道主义为患者提供一条安全、畅通、规范、高效的生命“绿色通道”,赢得了组织的赞誉、群众的信赖。

 

在这里,“青年文明号”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一九九七年,在医院团委的号召下,急诊科率先积极加了以科主任、护士长、团支部书记为核心的争创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规范的活动方案和实施办法,党政工团齐抓共建,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以扎实有效的创建措施积极推动了科室业务水平、服务质量的提升,受到医院领导和上级团组织的赞扬。98年,被团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并于2000年被评为全市“十大杰出青年文明号”。近十年过去了,急诊科的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青年文明号”这面鲜亮的旗帜依旧熠熠生辉,“立足岗位创一流,服务社会献青春”的文明创建精神一直传承至今,并发扬光大。在这面旗帜的引导下,科室团员青年努力拼搏,苦练技能,精益求精,乐于奉献,以满腔的热情、务实的工作、忘我的精神、一流的业绩,为“青年文明号”增光添彩,成为襄樊市中心医院“窗口”服务的一道亮丽风景。

 

苦练急救技能,“生死时速”的较量中赢得先机

“生死时速”的较量在急诊科每天都一次又一次地上演,“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也在这里一次又一次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心肺复苏,是急诊科常见的急诊病例,依照过去的抢救模式,需电话请麻醉科医生行气管插管,然后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在麻醉科医生到来前的十分钟左右时间里,病人无法得到充分的辅助通气,对抢救不利,为了给病人赢得更多的宝贵时间,在科主任的带领下,所有年轻医生利用休息时间到麻醉科学习插管技术,并熟练掌握了该项技术,大大提高了早期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在“走出去”的同时,他们也积极地“请进来”,在分析总结科室学习氛围的基础上,结合过去只有科室医生讲座,其它科室讲座针对性不强的特点,利用医院开展技术交流、学术交流的机会,请相关科室的专科医生来给科室医务人员作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对病人后期的治疗能力,改变了过去急诊科所谓“什么都懂、什么都不会”的“宽而不精”的特点。在有了技术的保障后,急诊科申请建立了EICU,不仅消除了急诊科过去只作为“危重病人中转站”的弊端,而且极大地改善了急危重症病人的治疗条件,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200612月的一天,贾先生在上班途中突发急性心肌梗塞,被送到急诊科时已经没有呼吸、心跳,值班的医护人员立即全力以赴进行抢救。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呼吸机、心肺复苏机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全部用上,建立静脉通道、套管针、急救药品的应用、心脏电除颤。。。。。。经过五分钟的紧急抢救,病人恢复了心跳,可是10分钟后又出现心率减慢、室颤、心跳停止。反复停止三次,病人家属感觉已经没有希望了,但是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没有放弃,手不闲脚不停,硬是从死亡线上将贾先生拉了回来。200722日下午,贾先生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急诊科,给全体医护人员深深地鞠了一躬,热泪盈眶地说到:“谢谢!感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爱心服务患者,共谱和谐医疗新篇章

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和对外服务的“窗口”,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乃至急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全,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这里是一个无硝烟的战场,稍有不慎,便会危及生命或引起纠纷。而他们,用自己的爱心,谱奏了一曲曲和谐之歌。

为了给众多疑、难、急、重患者以生的希望,他们不畏苦累、不怕脏、险,以白衣天使的胸怀,用爱心化解病人的痛苦。20071128日深夜,武汉来樊的王先生突发泌尿系结石,急呼120接进急诊科。当时王先生痛得大汗淋漓,蜷缩着身子,呻吟连连。因病人只身来襄樊,没有一个亲人,身上只剩20元钱,值班护士李银芳二话没说,自己掏钱为病人拿药、抽血化验、打止痛针、输液等。时间慢慢地过去了,王先生的疼痛缓解了。一个月后,王先生专程到襄樊来还钱,并送鲜花表示感谢。

“以病人为中心,以治疗为核心”,这是他们始终不渝坚持执行的工作宗旨。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他们调整工作流程,用诚心、爱心、同情心去体会患者的感觉,变冰冷物化的治疗过程为热情关怀的人文化服务:安排专人接待患者,护送危重病人检查、住院,送各种检验标本,帮助无陪伴的患者取药,为“三无”病人查找家属、送衣送饭,为输液病人备杯送水,备爱心伞、针线包,宣传急救、保健知识等等。2006319日,一脑梗塞患者被家属遗弃在急诊科,当时病人身无分文,神志不清,右侧肢体偏瘫,大小便失禁。但急诊科的护士没有嫌弃他,每天为他输液打针,端屎倒尿。病人神志清楚后,又与医院保卫科一起帮助其寻找家人,但其家人还是不管,甚至连来看他一眼都不愿意。病人知道后,想到了自杀。通过护理人员的耐心开导,悉心照料,50天后,病人痊愈出院。走的时候,病人泪流满面地说:“你们是我的再生父母,你们才是我的亲人啊!”

他们就是这样,将急诊科“岗位规范文明用语”、 “120现场急救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免费救护“三无”(无姓名、无钱、无陪伴)病人制度、单纯输液“三一致”制度等冷冰冰的规范,从服务态度、技术操作、科室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用自己温情脉脉的爱心诠释为“青年文明号”服务承诺卡、“医患连心薄”、“爱心小红花”、便民服务箱和“征求病人意见书”,不但使科室的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医德医风得到了加强,而且谱写出了一曲曲充满爱的和谐乐章!

 

真情奉献社会,青年志愿服务惠万家

繁忙、紧张的院内急救就是在与死神赛跑,惊心动魄。但他们也经常面对因耽误时间过长、院前急救不当而逝去的一个个生命,每当看到死者家属悲痛欲绝而扭曲的面孔,他们的心总是被深深地刺痛。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急救的成功率,为生命的重生赢得更多的机会呢?大家一致认识到,院前急救至关重要。在急救医务人员到达现场之前的那段时间里,自救能力往往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为了提高社会群众的院前自救能力,急诊科专门组织成立了“院前急救知识普及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编印了《院前急救手册》。三年多来,利用休息时间,到学校、幼儿园、社区、公安交警支队、高速公路管理大队等单位,耐心为大家宣传院前急救知识,认真为大家演示急救技能和技巧,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热情欢迎和高度赞扬。

20035月,“非典”肆虐全国,急诊科作为抗击“非典”的最前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她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联名递交请战书,主动请缨,并坚守工作岗位。非典期间无一人请假,来了发热病人无一人退缩。哪里有发热疑似非典病人,哪里就有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她们的足迹遍布襄樊市的大街小巷、车站、码头,共接诊发热病人138人次。宋启惠、尹秀珍两位同志,丢下丈夫和孩子,在医院120专线整整坚守了一个月。

今年512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自然灾害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大家纷纷报名要求到灾情最重的地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但考虑到灾情的需要和上级统筹安排,只有少数人能亲赴灾区参加救助,大家自发组织捐款捐物,遥祝灾区的同胞早日重建家园。前方是战场,在后方,他们深知,镇定坚守自己的岗位,且百倍的努力去救治每一个脆弱的生命,就是对前方最好的支援。

这就是襄樊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一个充满朝气、积极进取、团结友爱、争创一流的团队,在团结、拼搏、进取、奉献的青年文明创建精神鼓舞下,不断为“青年文明号”这块闪亮的品牌增添光彩,为生命的“绿色通道”保驾护航,为襄樊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青春力量!

 
上一篇:襄樊市政总公司三分公司沥青拌合班喜获星级青年文明号牌匾
下一篇:2007年度襄樊市十大青年文明号事迹材料——宜城市中医医院二内科
 
 
 
襄樊青年网  共青团襄樊市委员会版权所有
地址:襄樊市襄城区檀溪路219号市委七楼 邮编:441021
网站技术支持:
襄樊万笛传媒
鄂ICP备05017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