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青年文明号
 
2007年度湖北省青年文明号事迹材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2所
作者:青工部 来源:青工部 发布时间:2008-10-22 浏览量:2233

2007年度湖北省青年文明号事迹材料

一、课题组简历

固体推进剂技术是各类航天产品和武器型号的共用技术、支撑技术和制约技术,世界各国均将其作为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先发展。高能固体推进剂技术研究课题组是我国专门从事高能推进剂技术研究的科研团队,具有光荣的发展历史。国内首次成功完成全尺寸演示发动机装药试车,标志着我国已成功掌握该高能推进剂技术,成为世界上继美、法之后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

目前,课题组承担了以多项重点武器型号、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总装预研项目等为代表的三十多项研究课题,人均承担课题量为3.5个,其中50%属于创新课题,25%属于综合集成创新课题。课题组的科研任务类型由过去的以预先研究为主,逐步转变为工程研制、预先研究和基础研究三者并重的局面,涉及高能推进剂技术、钝感推进剂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功能材料合成等四大方向,形成了“探索一代,预研一代,应用一代”的研发体系。

课题组现有员工13人,现任课题组长:郭翔、汪越。组员职称组成: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6人,国家级技师1人,高级工2人;学历组成:博士1人,硕士9人,大专1人,技校2人;政治面貌:党员5人;组员平均年龄为31.8, 技术人员平均年龄为29.1

二、主要事迹

(一)课题组承担了三十多项国家重大研究项目,涉及高能推进剂技术、钝感推进剂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功能材料合成等四大方向,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为我国多项武器型号研制成功和推动高能推进剂专业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1)承担了我国某重点战略武器三项关键技术之一的某高能推进剂技术研究攻关,研制成功的某高能推进剂直接使导弹射程大大增加,全弹增程发挥了核心作用,推进剂综合性能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攻克多项关键技术,确保了该重点型号连续多次飞行试验及批产装备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完全掌握该项技术并在武器型号上实际应用该项技术的国家。

2承担了多项新型战术武器型号研制任务,积极进行高能固体推进剂性能系列化、钝感化和高压强等技术研究,先后突破了高能量与低燃速等多项关键技术,逐步形成了适用于多种战术武器型号的系列化高能推进剂品种,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3)在国内首次研究成功高能钝感推进剂品种,实现了推进剂高能量水平与低危险性的统一,为我国机载、舰载以及未来航母战斗群武器系统提供了优良的动力源,极大地提高了发射平台的生成能力。

4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高能固体推进剂设计理论及实验基础技术研究”,国内首次研究建立了高能固体推进剂配方设计专家原型系统,建立了高能推进剂燃烧、力学、工艺模型,揭示了高能推进剂的燃烧机理、细观力学行为和流变机理,为新一代高能推进剂技术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5瞄准专业领域前沿,不断推动固体推进剂学科发展,积极开展新一代高能固体推进剂技术探索研究,力求把传统化学推进剂的能量性能不断推向其理论极限,同时积极探索非传统化学推进技术研究,指引我国高能推进剂技术的发展方向。

(二)狠抓安全管理,打造安全可靠团队。课题组将科研生产与安全管理紧密结合,狠抓安全制度、安全措施、安全技术在日常的科研生产中的落实,并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法,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摸索,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点的安全管理方法,取得了18年无安全事故的好成绩。

固体推进剂能量越高,潜在的危险性就越大。国际上统计,从事火炸药或含能材料等高危作业的岗位平均每七年要发生一次重大安全事故。十几年来,课题组一直将安全管理作为课题组管理的头等大事来抓,并形成了全员共识的安全文化。课题组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研究全过程有章可依。始终坚持了装药线试验日检制度、装药交接班制度、重点岗位双岗制度等,确保设备、衡器、人员处于受控状态;严格执行“四新”安全评价制度;每周进行安全讲评,每月定期由课题组长、安全员进行安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全员培训。这种安全培训重心下移的举措,有效提高了全员的安全意识,并使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变为个人的自觉行为。

课题组技术管理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课题组长面对型号多、创新课题多、人员少的现状,将安全管理与技术管理有机结合,通过技术研究不断提高推进剂的本质安全度。加强班组员工个人行为的管理和相互监督,形成“三不伤害”的约束氛围,同时赋予一线操作人员更大的自主权力,引入新型原材料后,技术人员没有提供相应的安全评价结果,进行安全交底,操作人员可以拒绝进行装药试验。在这种氛围中,如何能够把安全工作抓得更细、更严、更紧,也就成为全员共同关注的重点。

课题组利用6S管理要要求,狠抓科研现场的文明管理、定置管理工作,不断消除安全隐患。课题组长带头,加强6S管理的总体策划,全体组员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开展精细化管理和各项人性化设计,使得高能科研生产现场呈现出亮点多、氛围好、文明温馨的班组特点,组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为科研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因此,课题组从四院几百个班组和课题组中脱颖而出,被四十二所授予“6S管理示范点”,被四院连续授予第一届、第二届“十大金牌班组”。

(三)创建和谐氛围,积极打造成才的团队。课题组先后培养并涌现出一大批国内知名的高能固体推进剂技术专家和厂所级管理人才;在高能攻关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课题组文化即“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高能精神。年轻、高学历、人才辈出是本课题组的主要特点之一。

随着新老交替,年轻一代逐渐成为了课题组的中坚力量,技术人员的平均年龄不到32岁。为了传承老一代“高能人”的良好作风,课题组每年都要组织青年人拜访组里的老同志、老专家,组织新入组的职工学习高能精神,回顾高能攻关历程。每年都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形势任务教育,统一思想认识。通过课题组优良传统的熏陶和强化的形势任务教育,使班组整体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随着新鲜血液的输入和研究课题的不断增多,课题组抓住人才培养的宝贵机遇,给年轻人加任务、压担子,通过任务增强使命感,通过成绩增强成就感。为帮助年轻的技术人员尽早成长,独立工作,建立了老中青“传帮带”机制,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定期开展集体学习和技术交流,不断拓展知识范围和思维层次,并在班组内部制定了科研论文与研究成果发表的鼓励制度,以满足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项目“高、精、深”的技术要求。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等活动,在班组内部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也有效提高了年轻人学习效率,显著缩短了成长周期。目前,组内一大批学历高、作风好、能力强的年轻人逐渐成长为课题负责人。课题组现有院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所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3名,占技术人员的45%。

课题组不断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增强班组民主管理。凡涉及组员切身利益的问题、管理制度的制定,由全体组员民主协商讨论决定。组内事务公开透明,考勤、奖金分配、工作计划完成情况、个人奖惩情况等记录公开。组员之间互相关心,团结一致,形成了积极向上,勇争第一的精神风貌。

(四)课题组集体及组员获得的荣誉。

1)集体荣誉

2001年以来,课题组先后获得总装备部授予的总装预先研究突出贡献奖、国防科工委授予的国防预研先进单位奖、四院第一届、第二届“十大金牌班组”、院十五技术创新奖、襄樊市团委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称号、四十二所先进班组称号、四十二所6S管理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2)个人荣誉

近年来,组员先后获得的个人荣誉有: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高技术武器装备工程发展建设有功个人”、襄樊市首届杰出人才奖、院十五技术创新先进个人、院预先研究先进个人、院“先进工作者”、院重点型号批产工作先进个人、院优秀党员、院技术能手、所十佳职工;有十多人次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荣誉。

 

 

 
上一篇:2007年度湖北省青年文明号事迹材料--保康县电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古泉沟电站
下一篇:2007年度襄樊市十大青年岗位能手标兵事迹材料--襄阳区交通局黎进同志个人事迹材料
 
 
 
襄樊青年网  共青团襄樊市委员会版权所有
地址:襄樊市襄城区檀溪路219号市委七楼 邮编:441021
网站技术支持:
襄樊万笛传媒
鄂ICP备05017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