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联字[2008]1号
襄城区工商联2008年工作要点
200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工商联换届后全面开展工作的第一年。区工商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助手作用及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优势,以服务襄城经济发展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可难奋进,为构建高度和谐襄城而努力奋斗。
一、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提升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
1、抓好调查研究。围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办好座谈会。通过区委、区政府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与民营企业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改善投资和经营环境,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
1、加强银企合作,解决企业融资难。积极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襄樊分行、工商银行襄樊分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协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2、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大项目对接。动员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采取产业带村、项目兴村、商品援村、智力扶村等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争取今年完成一到二个新项目对接。
3、强化维权工作。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与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结合推进,充分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及时了解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尽力为他们排优解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4、配合统战部实施“温暖工程”,加大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光彩事业”、回报社会的力度。从实际出发,开展扶贫济困和社会公益活动,推动光彩事业发展。并把光彩事业与单位转制改革结合起来,从源头上减少下岗职工,扩大就业;与帮扶农村弱势群体和劳动社会保障结合起来,为职工提供养老、医疗保障,为社会稳定服务。
5、构建回归工程建设平台。利用商会联系面广的优势,团结在外的襄城籍成功人士,以亲情的感召,以政策的引导,鼓励他们回乡创业,使回归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着力培育优秀建设者队伍
1、强化教育、健全机制。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广泛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一步树立法律意识、政策意识、行为意识、社会责任感意识,做到爱国、敬业、诚性、守法、贡献,争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2、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教育培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提高企业家整体素质。今年举办一次《劳动合同法》培训,及“企业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政治和业务素质。
四、加强组织建设,推进组建行业商会
1、成立轴承行业商会。今年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襄城20多家轴承企业整和起来,成立轴承行业商会,形成产业链,重塑襄樊“轴承之乡”,打造轴承品牌。
2、积极发展会员企业,充实壮大商会队伍。重点把规模大、效益好、热心商会工作的民营企业吸收入会,增添商会活力。
五、利用多种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1、配合区委统战部继续推进“回归工程”。积极动员、组织在外的成功企业家回家乡考察参观、投资兴业。
2、利用商会平台,组织考察团到外地参观考察,争取招商引资项目。
六、以努力建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之家”为目标,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1、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大机关调研力度,党组成员、领导班子成员要深入基层工商联和民营企业调查研究,制定并落实机关干部学习制度,建立个人自学激励机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适时组织全区工商联干部到外地学习考察。
2、加强企业家参与办会的工作力度。率先在企业家副会长中轮流举办会务活动,并形成会长例会制度。力求会长例会制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活力和生命力。
3、加强基础工作建设。建好并完善工商联网站;建好企业家档案。
4、建立区联与各乡、镇、办事处工商联的工作协调机制。每季度和基层分会共同举办一次活动,使区和各基层分会联动,上下一致,共同推进襄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5、加强机关的作风和干部能力建设。在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以提高工商联干部队伍参政议政的能力、团结凝聚会员的能力、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能力、引导教育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能力和协调落实的能力为重点,以“双真”活动为载体,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平安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活动,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
2008年3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