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时候已经在网上查资料了,开学没有多久,转眼间就到十一了,原本也没有打算十一期间出游,原因是十一是旅游黄金周出游的人肯定多,坐车难,还有花销方面,吃住行肯定会比平时多,这个时候哪里只要和旅游沾边的价格都会上去。原因二是,适十一并非这条线上的最佳气候时间,十一月份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时候,景色也是最美的时候。第三,我本身这一段时间就很不舒服。
一切都这么掂量打算着,然而意外中出现了一个人物,把我的计划一下子提前到了十一。郭国君,他要接他女朋友来武汉,要在襄樊中途转车,他这么一说,于是我便匆匆决定十一的时候跑去,让他路上有个伴,我路上也有个伴。
匆匆买票,9月29号晚上7点,我们便匆匆踏上了前往襄樊的火车。
火车上
在火车上,途经随州站,下了些人,我对面空出了两个座位。很快,出现了一名女子(买站票)的,过来坐下,那女子呼唤,另一女子便又过来坐下。
一座下,那第一名就座的女子眼睛不时向我投来目光,而目光之中可以隐约感受到丝丝的暧昧。我也是二十出头的人了,不能说没有经历过这种男女之间眼神的碰撞,但是,以往眼神相触的一瞬间,我阅读出对方女子往往是囊中羞涩的。或许只是不经意的眼神一瞥,恰好落在我眼神上,表现出不好意思;要么是对我有意的女子,眼神落在我身上,而我眼神不经意落在她眼神上,对方会低头表示胆怯害羞,伴随淡淡的红晕。通常,是我占据上风。
但是,这次的眼神接触除了我以往常常接触到的暧昧之外,我还能感觉到一些其他的东西,那就是这眼神之中还带有明显的侵略。每当我眼神碰上她的眼神的时候,她丝毫没有回避,而是用那眼神直直得穿透我的眼神,用她的目光包围我的目光,仿佛在跟我说:“小子,本小姐看上你了,还不缴械投降,拜在我石榴裙下?”
在火车轮单调的滚动中,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便开始仔细打量起这名女子:她化了一个淡淡的妆,皮肤稚嫩中有点风霜痕迹,身材略略丰满,完全不是一个小女生打扮,身上丝毫透不出小女生的气。
一坐下,那女子便与另外一名女子就用襄樊话交谈起来,还非常主动得和我们交谈,滔滔不绝,极富张力…
于是我判断:有这表现的女子,应该和我年纪相仿,或者比我稍大。见过世面,可能在阅读男人方面有相当的阅历。她的行为举止,宫妆打扮,保守估计,这个人应该在26岁左右……
交谈到最后,得到一个令我颇感惊讶的事实,那女孩竟然只有十六岁!和我保守估计的整整相差了十年!不得不感叹,时代在进步,进步的变化太快,现在的小孩子,胆子都大得很,什么陌生人社会复杂等等都不怕,仅仅只是相隔了六年,我们这一层人与他们那一层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区别,社会进步整整十年了…
到达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到达了襄樊火车站。
在没有去襄樊之前,我跟几个朋友了解了一下那边的情况。有家在襄樊的,家不在但是去过那里的,从多个角度了解。朋友都说那边的情况不好,于是在我想象之中,襄樊和汨罗差不多,会好点,但好不了多少,应该比岳阳差多。而汨罗就是一个小破烂的市。
于是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穿过出站走廊,因为汨罗曾经带给我无奈。已经是晚上是十一点多了,住宿什么的都还没有着落,应该怎么办……然而,奇迹出现了——一出站口,我想象的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并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差。长沙曾经给我震撼过,而这里俨然有长沙的影子。
我在想,是同学感觉深圳太好了而把自己说的那么差,还是(增、补)…这使我我再次确信,中国是在发展着的,而且趋向均衡。之前有一种感觉,就是中国的发展,只集中在几个少数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中国是靠着几个城市撑门面的。但是,我这种想法慢慢开始淡化了。
襄樊由襄阳和樊城组成,而襄阳是历史名城。襄阳城内的古楼和中国现在大部分其他历史名城的情况一样,随着城市的发展的需要,能拆的都拆了,换了钢筋水泥浇筑成的楼房,这是对历史的破坏….当然也是历史的进步… 而在“破坏”和“进步”之间,如何寻找一个平衡呢?美国是一个新移民城市,没有这个历史的包袱,而有着五千年古老文化的中国,就一定要面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
来襄樊其实是奔着“古隆中”去的,但是既然来到了,也就不浪费机会,顺便逛了一逛襄樊市。而我对襄樊感兴趣的就只是襄阳,而在襄阳,就仅剩一点点古迹的就是古城墙那段和一个仿古步行街。我和郭两个人跑来这里逛一下…
参观游玩·逛步行街
先是逛了深圳的步行街,然后是武汉的,然后是长沙的,与上述其他三个地方的步行街相比,虽然没有它们的规模,但是襄樊这个步行街有自己的味道,当你徜徉其间,别有一番风味。这种风味,在一个“古”字,完全仿古的步行街。
对于我这个很有怀旧情结的人来说,是难得的一次经历,一次“空间错位”的享受。听说上海有一个什么街很出名的,也是完全仿古的,期待上海的那一次参观。这一次,就充当一个先锋吧。
参观游玩·逛城墙
印象之中,我还是第一次在古墙上面踏步走。古代不知道多少将军也曾经做过我现在的动作,只是他们的视野和心情或许大多数是深沉而凝重的,因为他们肩上都有一份守卫疆土的重任。而我呢?心情显然只有游山玩水,参观游览的份。
历史的硝烟钟鼓已经从那个久远的年代远离,只留下铁蹄的脚印在城墙的路面上诉说着曾经辉煌的过去。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城墙会一段一段被汽车公路切断,进而是一段一段被踏毁,最后剩下一小段以留作纪念。我不是一个建筑家,我不懂得这建筑结构之间有什么宝贵的价值,我也不是一个经济学家,不懂得一段路、一个地皮会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造福多少人。
在拆与不拆之间,我是迷惑的,觉得拆和不拆都有它的道理。但是有一个很基本的事实就是,如果这城墙像其他地方一样都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慢慢全部消失的时候,我们又少了一个游山玩水、缅怀先人,向前人学习的地方了。历史,难道是这样前进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