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晚报》教育周刊整版以“我跟儿子交朋友”为题对石晓笛作了详尽报道。

我跟儿子交朋友
----本报记者 项琼 实习生 秦蘅
 →背景资料←
  
  石晓笛,9岁,市米公小学三年
 级学生。4岁班时开始摄影,5岁
 开始在《襄樊日报》、《襄樊晚
 报》、《人民摄影报》、《中国
 少年报》、《华商时报》、《幼
 儿教育》杂志、《湖北教育》杂
 志、《小学生天地》杂志、《红
 蜻蜓》杂志等报刊上发表作品,
 在市、省及全国性摄影比赛展览
 中入选获奖。2001年11月,他的
 摄影作品《和谐》获文化部“蒲
 公英杯”金奖。



  石晓笛年纪不大,但在襄樊也
 算得上一个小名人了。这个9岁的
 小男孩,脖子上挂着相机,行走
 在一群摄影发烧友当中,用作品
 说话,为自己赢得了不少荣誉。
 让人感兴趣的是,石晓笛不仅是
 个学有所长的孩子,他的生活自
 理能力和学习成绩也很棒。了解
 的人都说,石晓笛能获得这么好
 的发展,与他爸爸石继军和妈妈
 李颜的精心培养是分不开的。
  8月9日,在万笛摄影城的摄影
 棚里,记者见到了刚刚从中日夏
 令营归来的石晓笛。石继军谈起
 自己的儿子很是平静。他说,石
 晓笛与自己的经历很像,但他从
 来不把儿子当成自己事业的继承
 人,孩子虽然弱小,但他是一个
 个体生命,父母没有权利把自己
 的意愿强加到他的头上。

  
  石继军对生命的这种敬畏源于
 晓笛刚出世时的几件事。
  那时石晓笛还没满月,一次,
 石继军发现,播放中的磁带在换 面时,稍微停顿了一下,石晓笛
 竟然把脑袋转到了一边。等B面
 开始转动,音乐重又响起时,小
 家伙脸上出现了放松的表情;晓
 笛满月那天,石继军张罗这给他
 拍满月照,折腾了大半天,小家
 伙困了,但他一直硬撑着。最后
 石继军说了一句:“好了,拍完
 了!”话音刚落,他发现晓笛头
 一歪,睡着了;还有一次,那是
 石晓笛几个月大的时候,他在床
 上玩一个球,后来,球滚到窗缝
 里。小家伙一声不吭,拿起一把
 扫床用的刷子,把球拨到了床边
 这个动作从来没人教过他。
  这几件事深深打动了石继军,
 他说:小孩是很有灵性的,我总
 认为他不属于哪个人,哪怕你是
 他父母也好。他有自己的路要走
 父母能做的无非是给他创造好的
 条件,在人生的紧要关头给他一
 些提示。
  从这个角度讲,石晓笛爱上摄
 影也就可以理解了。石继军12岁
 开始学摄影,后来下海创办自己
 的摄影城。石晓笛玩的第一件玩
 具就是相机,在他不短的玩“玩
 具史”中,曾玩坏过爸爸的两架
 相机。而且,石晓笛每次拨弄相 机时,非要在里面装上胶卷。到
 后来,相机拆得只剩下一个框了
 胶卷也没办法装进去,石继军只
 好用胶布把胶卷固定在框上。
  很多人都说石继军太娇纵孩子 尽管那两部相机是摄影城淘汰的 
 


和谐 石晓笛 (6岁)摄

 石继军和儿子      徐 信摄

  1994年,学者孙云晓曾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中日夏令营的较量》,
 在文章里,孙云晓指出,中国孩子与日本小孩相比,明显缺乏毅力和团队
 合作精神,是抱大的一代。事隔8年,当中国小孩与日本孩子再次相聚在
 一起时,会是怎样的情形呢?让我们听听石晓笛和他爸爸石继军是怎么说
 的吧!


                ----本报记者 项琼 实习生 秦蘅

    从今年4月份起,
 《中国少年报》反复刊
 登了一则启事:2002年
 7月下旬,中国南方航
 空公司与日本朝日学生
 新闻社将在广州联合举
 办中日少年阳光飞翔夏
 令营活动。这次活动将
 在全国范围内选拔10名
 阳光少年。他们将与日
 本的10名优秀少年儿童
 一起在广州参加夏令营
 活动。被选中的学生,
 前往广州参加夏令营的
 机票及在广州的食宿等
 正常费用全由南航承担
  “小摄影家”石晓笛
 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7月19日,石晓笛
 和石继军飞抵广州,他
 是所有营员中第一个到
 达的。第二天,营员陆
 续到达,石晓笛才发现
 入选的10名营员几乎个
 个“身怀绝技”,来自
 福建的林骏是个小主持
 人,主持过50多场活动
 光主持词就有180多页;
 出版过两本书的小姑娘
 陈励子只有11岁;河北
 小姑娘刘晓梦申请了9
 项国家专利。
   相比之下,日本的
 小朋友虽然也是从全国
 选拔,但他们的选拔条
 件却显然不同。石晓笛

告诉记者,他们只需要
写一片“你想告诉中国
孩子什么?”的作文,
对中国有浓厚兴趣就可
可以参加。孩子是不是
有什么特长并不是最重
要的。
 与石晓笛住在一起的
日本小朋友名叫望月阳
光。令晓笛感到遗憾的
是,日本小孩的英语普
遍不“灵光”。当石晓
笛用流利的英语作完自
我介绍后,望月阳光满
脸的不解之情。据同行
一位翻译介绍,日本人
对自己的本土语言非常
崇拜,他们并不像我们
那样将英语看得很重。
 石继军作为摄影师参
加了这次活动,两个日
本营员的哭,给他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一次,根据活动安排
中日双方各派一名学生
由彩绘师在他们的脸上
绘上一面各自国家的国
旗,当时日方选出了中
宫弘贵,中方是一个小
姑娘。没想到卸妆时,
中宫弘贵哇哇大哭起来
原来洗油彩时,他觉得
难以忍受。石继军说,
其实这种油彩是专门用
于人体彩绘的,对皮肤
的刺激很小,中方小女

孩卸妆时很轻松,并
没有什么异常反应时
机舱内人有些拥挤日
本小朋友本田紫苑被
人推着,出舱时将脚
挤青了。小姑娘哭了
好长时间,几乎将原
定的行程都要耽误了

  石继军说,这两
个小孩的哭让他感到
日本孩子其实也有娇
气的毛病。这些缺点
在所有孩子的身上都
不同程度的存在,也
许我们没有必要把他
们上升到一个很高的
层次上去认识。
  日本孩子注重个
性的张扬,中国小孩
世故。是中日小孩另
一个差异。石继军接
着给我们讲述了另一
件事:在珠海海边游
玩时,同行的电视台
记者很想拍几个比较
“出彩”的镜头,他
们便通过翻译请日本
小孩配合着拍几个特
写。没想到,那几个
孩子根本不“买帐”
他们很有礼貌地拒绝
了记者。而日方领导
也告诉记者:首先得
尊重孩子们的意见。
产品,但都是好的,一部当时也值三百多元。但石继军一笑置之。但他总是说物尽其值才有意义!

 
 两岁时,石晓笛开始给爸
爸洗袜子。有时候,石继军
从摄影城回来晚了,石晓笛
便自告奋勇地帮爸爸做饭。
去年,晓笛到武汉参加摄影比赛,他独自一个人,一去
就是半个月与同龄人相比,
石晓笛身上没有一些独生子
女的娇娇之气。石继军说,
这主要是他很少包办儿子的
事能自己做的事,他们绝不
帮。
 石晓笛说他和爸爸是朋友
关系。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
得意于他们一直遵守的原则
沟通。
 石家有一本“母子日记”从石晓笛6岁开始,“母子日记”便开始存在那时候石
继军两口子每天都在摄影城
里忙,经常是晚上回家时,
儿子已经睡了;早上他们还
在睡觉时,儿子又起床上学
了。石继军和妻子一商量决定用文字的形式与儿子交交
流。每天,石晓笛会把自己
在学校遇到的事情写在日记
上,晚上从公司回来后,石继军两口子要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翻看儿子的日记,了解
儿子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
然后再在上面写下自己的意
见。
 去年的一天,石继军看到
儿子在日记中写道:我安排
同学打扫卫生,结果他们都
不听我的,害得我一个人打
扫。
 妈妈告诉他:因为你没有
以理服人。
 第二天,晓笛在日记中写
道:今天老师把我的班干部
职务给撤了,为什么?
 爸爸石继军在上面写道你
可能是没有与同学打成一片
 过了一段时间,石晓笛在
日记中写道:我又当上班干
部了。
 除了“母子日记”,石继
军再忙也要抽时间跟儿子一
起散步谈心。石继军说心里
有话说出来后,便不会有阴
影,这样才能心理健康。

 
 石晓笛在一次摄影比赛中
得了一辆自行车,石继军有
时骑着它锻炼一下身体。根
据约定,石继军每使用一次
自行车,得付给石晓笛5元
钱的使用费。
 而在家里,石晓笛干家务
活是有工资的。爸爸给他的
基本工资是一个月20元,石
晓笛每天要帮家里做事,多
劳多得,如果他想买玩具,
就要靠干家务活挣。如果不
买任何东西就攒在一起,超
出一定数额还会有奖励...


    

欢迎转载,请按规定付稿酬;欢迎点击,您将不断获得新的信息;欢迎与我联系! 0710-3366999 13607272288
小小摄影家--石晓笛
地址:湖北襄樊邓城大道 襄樊第五中学高二(22)班  邮编:441057  
电话:0710-3366999 13607272288  传真:0710-3518788  晓笛QQ:282097078
网址:www.shixiaodi.com    邮箱:sxd@xfeb.com  家长QQ:759899098
襄樊商务网制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