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聪明宝贝》2003年03期 小小摄影家--石晓笛 |
1岁就玩真相机 石晓笛对摄影的兴趣,其实完全来自于家庭的遗传,因为他父亲石继军先生就是一位优秀的专业摄影师。当别的孩子还在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1、2岁的晓笛就已经开始摆弄相机了。这可不是普通的儿童玩具相机哦,而是货真价实价值几百元的傻瓜相机。父亲时常在晓笛面前示范摄影技术给他看,渐渐地,晓笛对摄影有了感觉,他懂得一定要把自己的傻瓜相机装上胶卷才可以拍照。3岁以前,晓笛就这样玩坏了2个傻瓜相机。4岁时,晓笛开始使用父亲的尼康F90X专业相机,从此,他就一头扎进了多姿多彩、玄妙的摄影世界,成为世界上最小的摄影家之一。 |
晓笛对于摄影的专业知识很有悟性,对于如何构图、怎样调光这些复杂的技术,他听一遍就铭记于心,而且十分擅长于实践运用。晓笛用儿童的眼光拍摄这个世界,所以他的作品都体现了儿童心理,自然纯真而又童趣盎然。成人认为很平常的事物,在晓笛的视角里,却可能有着特殊的意义。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晓笛擅于拍摄美好的社会生活,可以达到成人摄影领域“入流”的水准。 | ![]() |
![]() |
![]() |
看待事物平常心 谈到儿子,石继军显示掩不住的自豪感,在石晓笛的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注重的是对孩子品格的培养。确实,晓笛一向是个懂事、坚强、全面发展的孩子。虽然他的特长使他相对于其他孩子更早地接触社会,但在学校里,他还是个“以学习为主”的三好学生。他性格开朗,爱好广泛,也像别的小男孩一样喜欢踢球、下棋,还收藏了几百个汽车模型,并且小小年纪已经能在试车场像模像样地学着驾驶摩托和小汽车了。(注:喜欢汽车模型、爱好动手驾驶等,这些正是明显的视觉空间智能的表现特征) |
石晓笛已经可以运用自己的专长技术为自己赚钱啦!爸爸妈妈给他开了一个户头,让他自己管理。那么晓笛是怎么处理自己的“财产”呢?原来,他帐户里的钱从来没有动用过,即使是外出旅行和比赛,身上也只带50元钱。等到回家后,爸妈惊喜地发现,还是50元,一分也没少,他就连自己喜欢吃的巧克力也不舍得买。看来他还具有勤俭的品格呢!对于现在的晓孩子而言,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
主持人笔记: |
开发视觉空间智能——家长经验谈 |
石继军的话:“小孩是很有灵性的,我总认为他不属于哪个人,哪怕是他的父母。他有自己的路要走,父母能做的无非是给他创造好的条件,在人生的紧要关头给他一些提示。” 对于如何帮助儿子逐步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摄影师,石继军先生为我们总结了几点经验: Point 1 示范 VS 模仿 石先生发现儿子有非常好的记忆力和模仿力,教什么几乎都是一学就会。他小时候玩拼图玩具时,就体现了很突出的构图空间感觉。于是石继军在教他关于摄影的知识时,尽量自己亲自示范一遍,然后就让孩子自己琢磨着学。果然晓笛看了大人的示范后,就能把技术很好地掌握了。 Point 2 从小培养专业素质 石继军认为要培养孩子的特长,应该从一开始就培养他的专业素质,所以晓笛从小触摸的就是专业相机。有时候晓笛还不能完整地理解和运用某些复杂技术,石继军也是鼓励孩子会用的就用,不会用的暂时不用。在晓笛6岁以前,凡是外出摄影,父亲总是跟在他后面,虽然放手让他自己去拍照,但总是随时随地地对他进行指点。这样,晓笛在6岁就掌握了这门专业技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