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躁动的热土》运用纪实文学的形式,从一个山村和一个人的身上,描写了新中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品主人翁黄立杰是一位村党委书记。他,官不入史册,禄不沾皇粮。对上,贯彻执行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指示。对下,调解村里各种矛盾,关照孤寡病困人家,谋划建设蓝图,指挥经济发展。他是决策者,矿怎么采、路怎么铺、渠怎么开、厂怎么建,由他拍板。他是土判官,婆媳吵嘴、邻里纠纷,他一言定是非。他是村民的脸面,他是村里的核心,他是老百姓的主心骨。
研究农村,若不研究村官,将是缺口学问。一个有德有才、有胆有识的村官,往往改变一个村贫穷的命运。相反,一个庸庸村官,往往滞后一个村的发展。纪实文学《躁动的热土》,将现实中的村官代表人物黄立杰的风雨人生创作成一部书,从不同视角纪录他的创业经历,揭示他的内心世界,展示他的人格品德,阅读之后,给人们以思考、借鉴。
作品的基调朴直,格调健康,这与作者长期洞察社会,深入生活,积累题材,搜集人物,丰富阅历有关。内容通过形式来表达,主题通过情节来展示。用朴实、真挚的笔调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山村变迁史画,字里行间跳动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扎根在山村的基层干部的由衷赞美。该书是一部村官的传奇和家族的历史,是一部通过一个小山村的变迁反映新中国农村发展历程的史诗,是一部中国当代农村的历史画卷。
这部作品使人想到:事不可道无为,为之,无之者而成为之者。我真诚地祝贺《躁动的热土》的问世。同时也希望广大作者积极投身于火热生活第一线,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
由保康作家张太学等精心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集《躁动的热土》既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作品记录了以老书记黄立杰为代表的中坪村两委一班人,几十年来带领中坪村群众致富的创业经历和精彩人生。该书将老书记身上所体现的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科学发展的先进理念、共同富裕的崇高境界,丰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躁动的热土》写的是身边人、身边事,语言娓娓道来,故事一波三折,浓重的艺术氛围,鲜活的人物形象,读起来可信、可爱、可敬,使人感觉是在读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不仅贴近时代、贴近主旋律,更是贴近人民大众,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基层干部的奋斗历程进行了很好述说与描摹。
《躁动的热土》的特点有三:一是描写的是村官,但树起的却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高高丰碑,寓意深刻,思维敏锐。二是贴近基层,弘扬主旋律。作品所描摹的感人致深的主人翁黄立杰,在改革的大潮中,团结和带领全村群众,通过艰苦创业和敢为人先的勇气,在短短的数十年内创造出惊人的业绩,是对社会改革的认可,是对国家繁荣的贡献,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三是描写的虽然是保康人,但言说的却是天下事。从作品的主人翁背影中,我们完全可以窥见农村基层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做出的积极贡献。作品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抓住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保康城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百姓物质生活与文化理念所产生的巨大变化。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创作和出版这部纪实文学作品集是一件大好事,是对辛辛苦苦带领广大农民创业致富的村官们的工作给予的充分肯定。我们希望这部作品能够为进一步繁荣保康文学,弘扬时代主旋律,促进保康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更希望广大文学作者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火热生活,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讴歌和呐喊。
《躁动的热土》读后感
根据《躁动的热土》纪实文学出版新闻发布会
中央电视台汪守德讲话稿录像录音整理
汪守德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像中坪村这样的情况,像黄立杰这样的基层乡村干部,他们的努力奋斗,实际上,是他们这样的人在支撑着中国的整个命运。今天,我看到这样的一本书,我觉得心中有了几份敬意。一份是对黄立杰的敬意;第二份是对张太学、张更生两位作者的敬意;第三份是对人民日报出版社、今天出席这次研讨会的领导、专家来研讨这样一本书,实际上在研究这样的一个人,来研究中国社会的这样一种现象来开会的敬意。我是感动的!
严格的说起来,我读到的书是比较多的。我看了《躁动的热土》这本书之后,这本书给我的印像,或者说是冲击力是别样的。和我看到其它的一般作品确实有不同之处,在阅读《躁动的热土》这本书时,我感到有四种的力量。一是真实的力量,二是情感的力量,三是思想的力量,四是形像的力量。
真实的力量,如刚才黄彦副总编辑所说,这本写得非常的真实。我读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样,没有把黄立杰这样的人物拔高,没有虚伪,没有藏匿,甚至没有升华。两位作者用三年的时间进行采访,进行写作,把黄立杰带领中坪村的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所进行了改革开放、发家致富这样一个艰辛过程,一个艰难历程,真实的记录了下来,写得是真实可信的。唯有真实,才是感人心的,是最能打动读者心灵的。这本书最大的力量,就是真实的力量。在这里要感谢两位作者在采访中所听到讲述的黄立杰,在写作当中他们又把真实的黄立杰写了出来,在这一点上,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情感的力量,《躁动的热土》这本书中写了很多关于黄立杰的遭遇,他的经历,他的为人处事。我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是能理解的。因为,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很能理解那片乡土,很能理解乡村人的人际关系,很能理解乡村干部在生活中的种种遭遇和艰辛。应该说写得不仅真实,而且把一件事在发生过程中人物造成的心灵震撼,以及震撼后所产生的效果,真实的写了出来。一部纪实作品能够在人的情感深处打动的话,我认为他是成功的。如主人翁黄立杰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遭遇,他到银行去贷款时,那个银行行长很冷淡的这种态度,给黄立杰心灵上所遭受的创伤,是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的。书中所讲一个外地农民到中坪村帮助收割庄稼时,遇到本村村民的刁难,黄立杰出面来进行这种人际关系上的弥补,这种非常充沛的情感,在这本书中是随处可见的。虽然文字写得很简朴,但事实本身那种感人的力量是太强大了。
思想的力量,书中讲到黄立杰没有文化,这可能是黄立杰最大的缺陷,但是,也因为他真没有文化,他才能有可能坚守了他这种朴实的品质,坚守了自己对价值观的一种判断与坚忍。说他有点犟,说他是铁犟,在这个过程中他带领中坪村的老百姓,走进了改变乡村面貌,走向了发家致富,像中坪村一个村级有九千万这样的一个资产,我认为是了不起的。他反映了中国广大的乡村如果都像黄立杰这样的领导干部来带领广大群众,来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道路的话,中国就大有希望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对来说,可能有更多的地方不是像黄立杰这样的领导在为民造福,而是在为自己谋私利,为自己谋发家致富,而不管老百姓的发家致富,这样的乡村领导干部还盘踞在领导岗位上,这才是很可怕的!《躁动的热土》这本书的意义在那里?他是在启示中国广大的乡村干部,应该都来为改变自己的落后面貌来努力、来奋斗,照这样的发展,今天的中国农村发展,肯定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很可能是更加的繁荣,更加的发达,老百姓会更加的富裕。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建设好和谐社会。”,才能会更加的落到实处。
形像的力量,单从文学的角度上来说,这本书不是有很好的文学质量。但是他给我们塑造了、或者描述了一个真实黄立杰这样的一种形像。在我读的许多文学作品中,比如小说、报告文学、或者其它的文体作品中,像黄立杰这样性格特征的人,这还是独特的。我认为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一个血肉丰满可敬的人。他是靠自己的韧劲,靠自己的坚持,靠自己的智慧,靠自己的聪明,带领老百姓向前走的。这种形像,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灵深处,我相信以后读再多的作品,也不能改变这种形像。在这里我要向主人翁黄立杰、向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向今天到会的领导及专家、包括今天邀请我来的王正鹏教授,表示深深的感谢!这本书我看了之后,给了我诸多的启示,也使我非常的感动,谢谢大家。
王正鹏(土家族)/整理
汪守德,文学艺术理论评论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艺局局长。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曾发表过众多文论,电视剧《雄关漫道》在中央1套热播,等。
----------------------------------------
农村带头人是国家的根本
根据《躁动的热土》纪实文学出版新闻发布会
中央电视台崔自铎教授讲话稿录像录音整理
王正鹏(土家族)/整理
首先,感谢张太学、张更生两位作者写出了《躁动的热土》这本书,写了一个真人黄立杰的实事。
很抱歉,我还没有去过黄立杰的家乡,当我拿到这本书后,我让孩子们给我念了一些主要的段落,我只能在这个基础上发言。
我去过很多的地方,像河南刘庄史来贺同志的那个地方,咱们北京的窦店,江苏的华西村,等等好的典型村庄。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想把那些对我们国家做出了贡献的优秀模范人物,与优秀人物有关的事迹写出来,特别是这些农村带头人的事一一写出来。
为什么要写出来呢?因为,他太重要了!我们的农村、农业、农民,他不光是农村的问题,他涉及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命运的问题。所以,农村工作做好了,我们国家对农村的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一直我在想,为什么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内,我们的优秀典范人物还不是很多,我感觉到像黄立杰这样的人物太少了,缺少了对这些带头人的肯定。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艺术上,我们都要去表现这些英雄人物,我认为都是非常必要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张太学、张更生两位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样板。他们回答了我们的一个问题,比如说黄立杰同志他为什么好?比如说工业方面,我们有铁人王进喜这个榜样;农业方面我听说组织部树的标兵是河南刘庄的史来贺同志;军人里面有典范雷锋同志;学界则以钱学森同志为模范。他们这些典范人物,对于我们这个国家,对于我们的事业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躁动的热土》这本书最好的亮点是,写出了黄立杰同志的精气神。黄立杰的精,就是智慧,没有大智慧是不可能办好事情的;黄立杰的气,就是勇气,没有勇气,就不敢创,不敢创就不能够做大事业;黄立杰的神,就是大德,大德在《躁动的热土》这本书中到处可见黄立杰同志的事实。
在这里我用三句话来解释黄立杰的事实:一,为官是公朴。他当官不是管老姓,他当官不是为了做老爷,而是公朴,这就是德。二,他的人生是奉献。就是为中坪村的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做奉献。三,他的工作是服务。我想有这样的一个人物带领中坪村的人民,一定会把中坪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搞好。
我衷心的希望黄立杰同志能够继续为中坪村的农民服好务,继续为农民兄弟们做出您的贡献。
崔自铎,哲学理论家,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原任中共中央党校马列主义学院副院长,马列主义理论研究所长,中国第一位取得外籍的哲学博士。兼任中国认知学会名誉主席,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哲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等。
---------------------------------------
官之楷模—黄立杰
根据《躁动的热土》纪实文学出版新闻发布会
中央电视台江杰生将军讲话稿录像录音整理
江杰生
我是军人,当了一辈子的兵,已有47年了。对于文学这方面我研究不多,造诣更谈不上,所以今天来此学习与交流,既然邀我讲,我就讲讲我的看法,尽管是服浅的,但也可以供大家一起商磋。
当我看到《躁动的热土》这本书,认真的读了之后,我就努力的思考着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宣传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我理解应该是这么两句话:一是尽职尽责,二是造福一方。
我讲,我们的中共党员,我们党的各级组织,我们党的各个领导干部,都能像中坪村的黄立杰同志这样,我想,我们的党的党旗将会永远有力的飘扬。黄立杰这样的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是值得我们弘扬的,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去追求永不变一种忠魂。
在《躁动的热土》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农村基层干部,是坚守了一种永恒的信念,尽职尽责的造福一方百姓。这本书的文学质量刚才专家们都说了,我就不说了。这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两个方面,一是真实,二是真心。用真心在宣传一个真人真事,也可以叫真事真情。
大家回想一下,看看《躁动的热土》这本书,我想我说清楚了,说明白了,《躁动的热土》这本书应该是在宣传黄立杰他的思想和精神。中坪村以前是个什么样子,现在又改变成了什么样子,《躁动的热土》这本书交待的非常清楚。我在襄樊工作过,在那里担任过主任,在武汉我担任司令员,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我很熟悉,对那里的一山一水我都很清楚,在过去,可以说是穷山恶水这样的一个环境。而现在呢,农民用上了高科技。
当时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一日三餐吃的是袍谷糊糊、袍谷汤,种其它的粮食作物基本上不生长呀,这也由于温度不高的原因。现在的中坪村让河里的水上了山,种上了水稻,让昔日的沙滩,变成了今日的粮仓。过去的人均收入2.80元,现在人均收入是5500.00元,这就是中坪村的变化。
黄立杰是个什么的人?为什么要宣传他?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迪?我想,像黄立杰这样的农村基层党的领导,能够带领中坪村从恶劣的环境中走向富裕的小康村,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基层干部形像。执着肯干,严肃律己的为人品格,一种坚守自己的品格与宗旨的个人人格形像。实践告诉我们:凡是能够坚守自己信念与宗旨的人,是永远能够立得住的。
从《躁动的热土》这本书中,一是要去学习黄立杰同志的敬业精神,由于他的敬业精神给中坪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是要去学习他的为官是为人民造福,实为官之楷模。三是要去学习他的广置动产的经营方式,四是要学习他的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
我们的党只所以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新中国,发展新中国,就是真正的依靠了人民群众,有了像黄立杰这样的农村基层干部真正的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干部,如果都能做到像黄立杰同志那样,我们党的执政能力还有什么可担心的,我们的党旗将会永远高高的飘扬。为了学习和弘扬这种精神,我写了一首诗和一幅字,表示我对黄立杰同志的敬意。
王正鹏(土家族)/整理
江杰生,将军。战略后勤学创始人。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基地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参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指挥学院院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全军后勤学术中心主任等。
---------------------------------------
真实朴实的美
根据《躁动的热土》纪实文学出版新闻发布会
中央电视台黄彦讲话稿录像录音整理
黄 彦
小王(指王正鹏)打电话邀我在《躁动的热土》纪实文学作品研讨会上讲个话,我讲我没有准备讲这个话,也不准备参加这个作品研讨会。我讲这个话是有原因的,一是我家住得比较远。二是我在编辑《中华辞赋》这个杂志,辞赋这类文章要求极严,有时候对于一个字的要求,我要推敲一个晚上。三是我还要出版《黄彦文论选集》个人专集。我退休了19年,比不退休时还要忙三倍多,这就是我的原因。
小王(指王正鹏)昨天到我家里来了,给我讲了《躁动的热土》这本纪实文学中的主人翁黄立杰的事情之后,在昨天晚上,我就看了这本书,今天早上5点多我才看完。看完《躁动的热土》这本书之后,我感动了。
要讲黄立杰的事,要讲中坪村的事,是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和辉煌的成绩的。他比起郭凤莲与大寨村、芮作敏与大丘庄村、吴仁宝与华西村、与南街村,是远远不能比的。但是,我觉得他与中坪村是值得写的,他(指黄立杰)干的事是值得写的。说个题外话,要讲《躁动的热土》这本书的文学水平与技巧是不够的,在此就简单的讲一下,讲多了,在这种会场上我是不受欢迎的。
我认为,中坪村虽然不能与大寨村、华西村、大丘庄村、南街村比的,中坪村没有他们的名声、地位显赫辉煌。但是,我觉得黄立杰这种在基层工作好的党支部典型是可以写的。第一条,他走的路子是对的。为什么讲他走的路子是对的呢?我到大寨村、华西村、大丘庄村、南街村采访过,我去南街村时是带着于光远的书去的。现在来看,我认为大寨所走的路子仍然是对的。大丘庄村芮作敏出了事以后,大丘庄的业绩还存在,芮作敏只是他的个人问题。南街村现在还在升国旗唱国歌,他走的路子是对的。现在我讲黄立杰,与黄立杰所在的这个中坪村这个地方,所有上述我讲的村庄所发生的事,他却都没有,他所走的路是对的。《躁动的热土》这本书的标题非常的好,非常的切入了主题,加上张太学、张更生这两位作者把黄立杰写得非常的真实,惊人的真实。我今天与黄立杰坐在一起,看到作者对他的描述是完全对的,既真实又朴实。现在我们的文学作品虽然写得好,但我看来写得不真实。今天我和黄立杰坐到一块儿时,既感到既真实又朴实。清代有句话,叫做‘美从朴实中来’,我多次用这句话,在《光明日报》发表过长期的文章,后来我跟刘云山讲了“朴实为之大风流”,朴实的工作作风这是值得提倡的。当然,这也有不足之处,在这里我就不讲了。现在我讲,先前出了个王铁人,现在又出来了个黄铁匹。这个黄铁匹的名字是非常的好,我多次讲的“只有打铁的英雄,没有砍豆腐的好汉。”,那么,铁人我看到的,铁胆、铁心、铁肩、铁任的精神,在“黄铁匠”黄立杰的身上都有,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我讲这个“铁心”,他很多事都可以说明,他到银行贷款就是铁了心的要办这件事,所以这个“铁”字用得他身上既贴切又传神。
这本书叫做《躁动的热土》,是叫得非常的好。我当了49年的编辑,我知道出版一本书或者办一个杂志,是难在一个题目。你们用的这个题目,是非常的宝贵。你看到的那一片热土,就是在躁动,是人在那里躁动。毛泽东主席讲过“一个躁动的婴儿,要出来了。”,人要躁动,才能出来。我看这个出来的典型好,是可以提倡的。另外,这本书写出了精气神,写人写事都容易,要想写出精神来就不容易了,写精神是难上加难的事。这本书成功的地方很多,他反映了一种形势,他反映的这种形势是可以持续发展的。他的这种形势是综合资源的发展,工业、农业、畜牧业、教育、商品经济等都在发展,这种形势或者叫做和谐发展,人文发展,环保发展等。现在重庆提出了个口号,叫“五好重庆”。我认为中坪村是值得参考的,应该总结一下。我们讲,看一个国家要看综合势力,那么看中坪村要不要看综合势力,那么看全国的所有村庄要不要看综合势力。我讲,是要看综合势力的。
综合发展,就是我们讲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才会向富强的路子上发展,如果不这样的话,任何一个地方出了问题,都可以把你的成绩摸掉。所以综合发展,是一种合理的发展路子,中坪村走这样的路子走对了,走得好。在这里我还要讲黄立杰的个人魅力,没有黄立杰的个人魅力,他是办不好事情的。有人讲“风流倜傥”,这个词就是人格魅力的形容词。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躁动的热土》这本书,从不事张扬的这个角度,写出了黄立杰的人格魅力。这本书中写他的可敬可亲之处都有,写他的可爱之处不够。当然,把一个老头写得很可爱是很难的。没有把发生在黄立杰身上波澜壮阔的事写出来,比如写黄立杰被人骗的这一段,是可以写得很有艺术性的,那个骗他的人,是有故事情节的,那个骗人的骗像,是可以进行挖掘的。另外,那个银行贷款这一章节中的“软磨硬泡”这个“磨”的方面磨劲就不得了啦。人家说了,我可以给你贷十万块钱,我只要你一万。这个地方就非常的惊人的,若在这个地方进行艺术加工的话,是可以让人感动得流泪的。当然,用廉价的手段赚取眼泪,不是作家的本事。而黄立杰本身的这两件事,就是很感人的。若作家在这个时候,让人感动得流泪,就是最美的。
王正鹏(土家族)/整理
黄彦,新华社原副总编辑,现《中华辞赋》杂志社主编,中国华夏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
历史回声
——长篇纪实文学《躁动的热土》后记
张太学
采写《躁动的热土》历时三年多。当时我在保康一个听起来似乎挺了不起的单位当小萝卜头。因工作原因,2006年秋,我第一次踏上了中坪这块土地,第一次见到了老书记黄立杰这个传奇式的人物。
采访是在一番口水后进行的。首先是这位黄老书记不愿接受别人采访,用他自己话说:“芝麻大一点子事儿,不值得你们张扬!”。再一个就是他忙,根本没时间坐下来给你说话。或许是谦虚,或许是低调,不管哪种,一句话,他不愿别人宣传他。
为这部作品,无论如何,最终我还是说服了这位固执的老书记。
采访也是忙中偷闲。此后,便在我主编的文学刊物上陆续发表过一些关于中坪村的文章。正因为如此,我对老书记黄立杰才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三年多时间里,我断断续续采访了数十位与黄立杰有关的人,曾先后深入汾清河两岸村庄、农舍、田边、地头、厂矿、校园、电站,并几次到北京、武汉、襄樊、神农架、十堰等地采访,可谓行程数万里,访问数十人了。
我本不是一个善于写作的人,与文字结缘,纯属偶然。为创办一份文学刊物,于是我就不得不与文字打交道了。这样也好,它能让一颗躁动不安的心重归宁静,也能为被放逐的灵魂找到生命的归属。
过去是现在的历史,现在又是未来的历史。
在鄂西北荆山保康的崇山峻岭之间,有许多创造者默默地走过了自己的一生,是他们在不断奉献中刷新了历史,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我一直认为,只有真实,才能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只有真实,才能让人信服,帮助读者开拓视野,认识生活的真理。
歌德在《歌德谈话录》里说:“我的全部诗都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得了坚实的基础。”
契诃夫在《论文学》中也说:“文学所以叫做艺术,就是因为它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
写实最难,同时也最易。
说它难,难就难在写实而不实,画虎而类犬;说它易,易就易在它无处不题材,无处不生动。
然而,要走进一段真实的历史殊为不易,因为,一个人的知识修养、认知能力、表达水平,都局限着你。但是,我相信,只要怀揣一颗真诚的心做事,离事物本质的真实就不会太远了。
在保康县马桥镇的中坪村,以黄立杰为代表的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人民,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他们改田修路、筑坝挖渠、开矿办电,在短短数十年里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一跃成为保康县首富村之一,挤身全市、乃至全省强村之列,这段历史也是让人惊异的。因为它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思想理念。作为党的文艺工作者,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为这段历史讴歌与吶喊。
想以纪实文学形式记录这段历史,是在我走近中坪、走近黄立杰以后产生的想法。我被神话般崛起的中坪村所震撼,被中坪两委一班人“利为民所谋”的精神所鼓舞,被老书记黄立杰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我禁不住想记录这段历史,想撰写正在这片热土上创造奇迹的人。
为更好地撰写这段历史,我特邀对农村工作有一定研究的退休老同志张更生先生同往执笔采写。中坪村两委办公室主任候世勇,村委妇女主任文升奎,村磷化公司副总经理宦吉明,村葛业公司副总经理赵礼鸣、村委老同志李明严、赵同贤、陈邦财等得知我们采访消息后,都非常热情地积极参与提供线索,走访群众,收集资料。县档案局长陈静茂积极提供文字或图片档案资料,保康摄影家姜杰、王俊楚、张祖才、吴启森等都参与了照片的拍摄。襄樊日报社原社长、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郑浩先生,保康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肖定佐主任,曾多次对《躁动的热土》的创作进行指导。市政协主席杨祥义、县委书记陈丰林,不仅对《躁动的热土》的创作给予关注,两位领导在万忙中还亲自为该书作序。中国文联《作家报》总编辑张富英先生不仅为《躁动的热土》一书的创作进行具体策划和指导,同时还为促进该书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做出了积极努力。可以这样说:《躁动的热土》一书的顺利出版,是各级领导关心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尽管如此,我仍然不敢说我们已经彻底了解了这段历史。由于水平限制,作品肯定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我们期待广大读者包涵谅解、批评指正。
但不可否认的是:以黄立杰为代表的中坪现象,就像阳光下不断躁动的热土,在鄂西北形成一股巨大的热浪,这股热浪率先突破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让山里人第一次把建设美好家园的憧憬变为了现实,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这是不争的事实。
《躁动的热土》就是这股热浪的历史回声。
(2009年10月·保康)
, : 0pt">综合发展,就是我们讲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才会向富强的路子上发展,如果不这样的话,任何一个地方出了问题,都可以把你的成绩摸掉。所以综合发展,是一种合理的发展路子,中坪村走这样的路子走对了,走得好。在这里我还要讲黄立杰的个人魅力,没有黄立杰的个人魅力,他是办不好事情的。有人讲“风流倜傥”,这个词就是人格魅力的形容词。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躁动的热土》这本书,从不事张扬的这个角度,写出了黄立杰的人格魅力。这本书中写他的可敬可亲之处都有,写他的可爱之处不够。当然,把一个老头写得很可爱是很难的。没有把发生在黄立杰身上波澜壮阔的事写出来,比如写黄立杰被人骗的这一段,是可以写得很有艺术性的,那个骗他的人,是有故事情节的,那个骗人的骗像,是可以进行挖掘的。另外,那个银行贷款这一章节中的“软磨硬泡”这个“磨”的方面磨劲就不得了啦。人家说了,我可以给你贷十万块钱,我只要你一万。这个地方就非常的惊人的,若在这个地方进行艺术加工的话,是可以让人感动得流泪的。当然,用廉价的手段赚取眼泪,不是作家的本事。而黄立杰本身的这两件事,就是很感人的。若作家在这个时候,让人感动得流泪,就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