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我跟儿子交朋友!” |
襄樊晚报记者 项琼 实习生 秦蘅 |
|
背景资料:
石晓笛:9岁,市米公小学三年级学生。4岁半时开始摄影,5岁开始在《襄樊日报》、《襄樊晚报》、《人民摄影报》、《中国少年报》、《华商时报》、《幼儿教育》杂志,《湖北教育》杂志,《小学生天地》杂志、《红蜻蜒》杂志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在市、省及全国性摄影比赛展览中入选获奖。2001年11月,他的摄影作品《和谐》获文化部“蒲公英杯”金奖。
石晓笛年纪不大,但在襄樊也算得上—个小名人了。这个9岁的男孩,脖子上挂着相机,行走在一群摄影发烧友当中,用作品说话,为自己赢得了不少荣誉。让人感兴趣的是,石晓笛不仅是个学有所长的孩子,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成绩也很棒.了解的人都说,石晓笛能获得这么好的发展,与他爸爸石继军和妈妈李颜的精心培养是分不开的。
8月9日,在万笛摄影城的摄影棚里,记者见到了刚刚从中日夏令营归来的石晓笛。石继军谈起自己的儿子很是平静。他说,石晓笛与自己的经历很像。但他从来不把儿子当成自己事业的继承人,孩子虽然弱小,但他是一个个体生命,父母没有权利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的头上。
敬畏生命
石继军对生命的这种敬畏源于晓笛刚出世时的几件事。
那时石晓笛还没满月,一次,石继军发现,播放中的磁带在换面时,稍微停顿了一下,石晓笛竟然把脑袋转到了—边。等B面开始转动,音乐重又响起时,小家伙脸上出现了放松的表情;晓笛满月那天,石继军张罗着给他拍满月照,折腾了大半天,小家伙困了,但他一直硬撑着。最后,石继军说了一句:“好了,拍完了!”话音刚落,他发现晓笛头一歪,睡着了;还有一次,那是石晓笛几个月大的时候,他在床上玩一个球,后采,球滚到了床缝里。小家伙一声不吭,拿起一把扫床用的刷子,把球拨到了床边。这个动作从来没人教过他。
这几件事情深深打动了石继军,他说:小孩是很有灵性的,我总认为他不属于哪个人,哪怕你是他父母也好。他有自己的路要走,父母能做的无非是给他创造好的条件,在人生的紧要关头给他—些提示。
从这个角度讲,石晓笛爱上摄影也就可以理解了。石继军12岁开始学摄影,后来下海创办自己的摄影城。石晓笛玩的第一件玩具就是相机,在他不短的玩“玩具史”中,曾玩坏过爸爸的两架相机。而且,石晓笛每次拨弄相机时,非要在里面装上胶卷。到后来,相机拆得只剩下一个框了,胶卷也没办法装进去,石继军只好用胶布把胶卷固定在框上。
很多人都说石继军太娇纵孩子,尽管那两部相机是摄影城淘汰的产品,但都是好的,一部当时也值三百多元。但石继军一笑置之。他总是说,物尽其值才有意义!
母子日记
两岁时,石晓笛开始给爸爸洗袜子。有时候,石继军从摄影城回来晚了,石晓笛便会自告奋勇地帮爸爸做饭。去年,晓笛到武汉参加摄影比赛,他独自—个人,一去就是半个月。与同龄人相比,石晓笛身上没有一些独生子女的娇骄之气。石继军说,这主要是他很少包办儿子的事,能自己做的事,他们绝不帮。
石晓笛说他和爸爸是朋友关系。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得益于他们—直遵守的原则:沟通。
石家有一本“母子日记”。从石晓笛6岁开始,“母子日记”便开始存在。那时候,石继军两口子每天都在摄影城里忙,经常是晚上回家时,儿子已经睡了;早上他们还在睡觉时,儿子又起床上学了。石继军和妻子一商量,决定用文字的形式与儿子交流。每天,石晓笛会把自己在学校遇到的事情写在日记上,晚上从公司回来后,石继军两口子要做的第—件事,就是翻看儿子的日记,了解儿子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然后再在上面写下自己的意见。
去年的一天,石继军看到儿子在日记中写道:我安排同学打扫卫生,结果他们都不听我的,害得我一个人打扫。
妈妈告诉他:因为你没有以理服人。
第二天,晓笛在日记中写道:今天老师把我的班干部职务给撤了,为什么?
爸爸石继军在上面写道:你可能是没与同学打成—片。
过了一段时间,石晓笛在日记中写道:我又当上班干部了。
除了“母子日记”,石继军再忙也要抽时间跟儿子一起散步谈心。石继军说心里有话说出来后,便不会有阴影,这样才能心理健摩。
多一点金钱观念
石晓笛在一次摄影比赛中得了—辆自行车,石继军有时骑着它锻炼一下身体。根据约定,石继军每使用一次自行车,得付给石晓笛5元钱的使用费。
而在家里,石晓笛干家务活是有工资的。爸爸给他定的基本工资是—个月20元,石晓笛每天要帮家里做事,多劳多得,如果他想买玩具,就要靠干家务活挣。如果不买任何东西,就攒在一起,超出—定数额还会有奖励。
石继军的这—做法借鉴于—位广州父母。他说自己是个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人,他于1996年接触网络,很快便将之运用到摄影城的业务和管理上,并于1999年建立了襄樊商务网。他还给儿子专门建立了一个网站,是有国际域名的那种。平时没事,他就和儿子—起上网,对—些父母视网络如洪水猛兽的做法,他很不以为然。他说,网络的蔓延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挡的,当小孩沉迷到网络中时,大人在哪里?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父母学习的过程,父母要有耐心和毅力。这是很重要的。 |
|
——《襄樊晚报》教育周刊2002年8月15日十一版整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