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我所爱》电子版 苦涩的记忆 青春的旋律 爱我所爱 美的流动 诗歌评论 最新诗歌 发展襄樊的建议与思考 给我留言
 
 
厚礼--也谈著名诗人任金亭先生的《母亲树》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07/4/19  阅读:3637次

                 冰凛
  金亭先生赐赠大作时,我正生病,憔悴不堪,甚是狼狈。双手接过作品,
眼睛立刻点亮了,被精妙别致的封面设计所吸引。红白相间的主色调。白是乳
白,红是枣红,淡雅而凝重,深沉而含蓄。“母亲树”三个大字纵排在右下角,
右上角是一幅淡绿的画:苍茫空旷的背景下,似有雨烟缭绕。一片似树非树,
似人非人的物象,昂然挺立于苍穹之下,群鸟从云端掠过,排着整齐的方阵,
飞向辽阔无垠的远方。天空,白色的详云在飘荡。好宁静好安祥,好和谐好美
妙啊!那是母亲?是树?是母亲树?生命之树?灵性和伟大的象征吗?天!绝
对的抽象派大师的杰作!太妙了!我在心里感叹。
  其实先生大作,我早已拜读,在朋友处借的。在襄樊在外地,不少人都有
先生的作品,文坛诗友就不用提了,就是不少高层领导,也都珍藏有《母亲树》
呢!足见先生大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手捧《母亲树》,拜读再三,意犹未尽。它质朴纯真的外壳下所蕴藏的深刻
内涵,颇似一汪汨汨涌动的泉眼,取之不竭。
  当今诗坛,杂乱纷呈,各派蜂涌而起,X派、Y派主义花样百出,真正的好诗
——能称得上是“诗”的佳作愈来愈少。且不说经过几千年折腾的传统诗,就是
标榜为最先锋的现代派艺术家们,也处在两难之境,他们被对现实认识的不可容
忍的复杂化与不可实现的理想化搞得精疲力尽、焦头烂额,兜圈子,寻找新语言
方式。中国诗坛呢?也还处在一种寻寻觅觅之中。固守传统者有之,一味崇洋者
有之,整枝嫁接者有之,另辟蹊径者有之……先生的诗,无论在何种境况下,都
丝毫没有迷失过自己的方向,好象在坚守一个诺言,始终把握住了诗的本质,揭
示了永恒不变的主旋律——爱,这是一种泛意的爱,深沉的爱,大写的爱。
  大凡有品位有生命力的诗,都具有“灵根美”。诗歌是一种极灵性的生命体
验。在审美过程中,把握住诗的灵性只是一般的审美程序,而挖掘灵根美才是最
重要的,不是一般诗人都能做得到的。先生的聪慧练达之处正在于此,这就不仅
升华了诗之旨意,还掩盖了不少技巧方面的不足。爱,广阔而自由,神圣而崇高。
而崇高是对诗的其实介入,是我们生活经验在语言的转换过程中而赋予生命的一
种折光,是“美在于生命”的美学智慧的具体体现。先生的诗,正好较为完美地
把握住了这一点,也正是这一点,确立了《母亲树》真正成为诗且是有生命力的
诗的地位。是的,新技巧的创设,新意义的滋生,新的探索和尝试都将给诗坛带
来活力和生机。但任何有价值和品位的诗,都必须凸现生命美的深刻意蕴。美的
本质关系到人的生命形态、生命活力、生命底蕴和生命情感的律动,《母亲树》
就是以自然而纯朴的形式向我们展示生命之爱,生活之爱,根之爱,情之爱以及
诗化了的博大之爱。经过深层次思索而展现的爱是过滤升华后的爱,已拂去了肤
浅与平庸,这该是质的飞跃了,绝非廉价的颂歌。
  关于《母亲树》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名青年诗歌评论家雏建军先生已在
“序”中和发表在台湾《世界论坛》的题为“为母亲而歌唱”评论文章中阐述得
相当精僻了,我想把《母亲树》中的诗(先生近10年的创作)分为两大类来进行
欣赏,或许能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抑或空白。
  一、“土诗”。相对而言,这样说法也未必准确。该叫“乡土诗”吧!先生
的诗绝大部分都属于这个范畴。诗如其人,象诗人自身一样:深沉、质朴、柔美。
这些诗,深深地根植于泥土之中,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芬芳,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幅
生动的具象,带入你进入一种“人性家园”般的氛围,同时,渲染了特定时期诗
人主观情感。“茵茵的蚕豆花/如幽幽蓝火/点燃早春微嫩的希望/……饥谨的四月/
蚕豆花拉长了孩子们/贪婪而又饥饿的眼睛/” ……(《蚕豆花》)读着这些,你
能嗅不出春天的原野上,悠悠飘过来的蚕豆花的香味吗?“高高的麦秸垛/见你到,
我就心热/献出麦粒之后/便在这儿集合了/金黄黄,一堆堆/让人一看就产生联想”……
读着这亲切的诗句,我们想到了什么呢?果实?丰收?喜悦?无私奉献?或许更
多更多。诗人不愧是农民的儿子,大地杰出的歌手,总有那么深的悠悠黄土情。
丰厚的阅历,往往是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诗人总是以多彩的生活实践中,
拮取种种物象,将其描绘下来并渗透强烈的主观色彩,透出了刹那间永恒的观照。
通过一个个色彩鲜明的画面,暗示某种哲理的东西,使之成为一种内在的灵根美,
给人以启迪。
  诗人感悟生活是热烈而细腻的,总是把自己置于动态的循环之中,发乎真情,
表现一种质朴明快的童贞美。“山妹子笑着笑着/就到了上学的年龄了/山妹子愁着
愁着/就出脱成大人了” ……(《山妹》)“妈妈/水塘里翻气泡泡了/不是鱼儿吹
的/不是鸭儿浪的/是它自个儿悄悄翻起来的” ……(《翻泡泡》)这些诗,以孩童
的口吻,纯朴极了。口语化,很容易与读者沟通,使人倍觉童心的天真、纯洁和可
贵。如果说先生在表现童贞美方面细腻自然的话,那么在表现母亲方面,也毫不逊
色。在第三辑《不能忘却的爱》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您温和慈爱的目光
里/在您一次次叮咛和嘱咐里/在您既是训斥又是疼爱的嗔怪声中/我——长大了……”
(《寄给母亲的第一缕情思》)深沉的母爱是那么圣洁、那么伟大,那么祥和,我
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爱那崇高的母亲呢?“跟着,影子般地跟着/您说,我是个‘尾
巴跟’ ……”(《跟着母亲》)“一道道额纹/一行行诗/我,默读着/我默读着岁月/
凝固的爱/默读/母亲用血泪/浑纺给女儿们的/甜甜的歌……”(《塑像》)读着这些诗,
简直要潜然泪下了。母性是生命本体的性质,她延续着人类的崇高和伟大。不仅仅是
一种爱,一种源泉,而且是一种温柔、一种献身,一种无法企及的高度。她给了我们
生命,给了我们动力,给了我们欲望,给了我们神秘的体验,给了我们哲学般颤栗的
感悟,给了我们一切的一切。这,是一种灿烂,一种辉煌,一种永恒的生命哲理。涵
盖了所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东西。可以说,她是一切的一,一的一切了。
  二、“洋诗”。相对先生的“乡土诗”而言,另一类诗歌就“洋”一些。(需强
调的是:相对而言)就象中国的男人穿上了进口的“皮尔卡丹”,着上了合资的“美
尔雅”,真的有一些“杉杉”的味道。说白了,骨子里还是“国产货”,正统派,地
产的黄皮肤、黑头发,中国式意象。这类诗歌,选择的意象比较新颖,描述的意境也
很空灵,技法的运用比较娴熟。比喻、象征、暗示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浪漫主义成
分增加写实主义痕迹减弱,表现得独到且有磅礴之气势。“靠天——天阴了/靠树——
树倒了/恍惚间/我慌忙把重心/垂立于双足/于是倾斜的身子/便在大地上竖起一个/沉重的
叹号(《断章》)多形象、生动啊!明晰而简洁,揭示的意义却相当深刻:任何背景
都是不能依附的,外在的自然客体不能拯救我们,只有凭借自己的主观努力和实践,
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稳住重心,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才能做一个大写的人,才
能在大地上,在自然面前竖立起一顶天立地的“!”号。“飘然不息/翻飞不息/沿着堤
岸/一种超然的美的流向/无声的扩散、扩散……”(《流动》)气势恢宏、空濛飘逸、
含蓄深沉,诗人的审美意象已转向了“美的流向”,追求一种博大精深且浪漫无比的美
学流程,这不能不说是诗人对艺术的自我的一种超越。面对着一幅画,诗人不是被动的
介入,而是满怀热情地主动体验,在反映事物中付出自己的主观色彩,使之成为一种动
变能量,这是生命意识中个体情感冲破现有的环境界定而展现的一种理想化的崇高境界,
是从灵魂深处的迸发的灵光,是诗人主观能动地感应客体事物并产生出撼人心魄的语言
符号。“无定向走着/迷失于森林之中/一次没有焦虑的迷失/一次没有恐惧的迷失/万物皆
空/世界在感情之外/……似醒非醒中走出/天光如旧/伊人鱼游远去/幻化为远天风景/望大漠
/音乐潮四起/沿湖泊弥漫开去/河山如画/世界灿然似水似水……”太美了!真是“OK”!
这种玄妙空灵幻化的意境,一般世俗人怎能领略?太累了!都市的喧嚣,大工业的文明,
人心的超负荷,确实需要一方净土,一块宁静,一份安祥,一个美丽的梦境,不做的梦
的生活不是完美的生活(当然,完全做梦的生活是空虚的生活)。在忙忙碌碌之中,不
妨潇洒一次,浪漫一次,做一次“桃花园”似的梦,邂逅一次空前绝后的灵感,这该不
是铺张和奢侈吗?尤其是诗人。“没有焦虑的迷失,没有恐惧的迷失,万物皆空”。这
种宁静和闲适,这种清心和淡泊也只能在梦境中才能偶尔出现。诗人捕捉住了这一灵感,
表达了现代大都市人普遍的心理需求、心理抑郁,以求释放的方式。商品意识吞噬了神
圣的精神领地,如同沙漠兼并了绿州。把“外在物”转化为“内在物”,这是对精神殿
堂和神圣艺术的一种操守,是对实在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另一方净土的捍卫。这样,
实在世界的另一面,才能被构成并显示出来,才会因距离和空白而唤起人们的反思,才
会“明天象一支歌,向我诱惑地唱”,才会一如既往地去追求神圣而美好的境界。这该
是诗人对艺术自我的另一突破吧。
  综上所述,先生的《母亲树》,确实在诗林里树立一棵独特的“树”的形象,展示
出了迷人的艺术风采。这棵树是以母性为本,崇高为根,灵性为美,韧性为质,展示着
无可比拟的坚韧和顽强。这棵树,根深、叶茂、树干挺拔而倔强;她真诚而不虚伪,质
朴而不造作,气度昂然而不清高孤傲;明朗开阔而不晦涩灰暗;她有母性的温柔,也不
乏雄性的强健。换言之,她是在平凡之中展示不平凡;在清新质朴中孕育崇高和圣洁。
她有无尽的生命活力,她有成千上万片欢快跳动的叶子,因为,她是树——母亲树,人
人都需要的绿色的生命本体。因此,她能被更多的精神消费者所接受、喜爱拥有。
  先生的这本《母亲树》,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他馈赠给人类的一份精神厚礼,
一份沉甸甸的闪光的礼物。你也许会稍嫌它有些“土”有些“白”,甚至,有些语言太
口语化,有机械操作主义的特征,不够西化,不够意识流,不够“超现实”,不够现化
派,不够晕旋和刺激,可你千万要记住:当您在坎坎坷坷的岁月中懂得了什么是爱的伟
大和崇高的时候,你在平凡之中、孤独之中深刻自己的时候;你在人性的荒漠里艰难跋
涉,然后大彻大悟的时候,不要忘记——《母亲树》的启迪。
                            1998年11月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爱我所爱》-- 任金亭诗选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政府  邮编:441021  电话:0710-3999668
网址:www.rjt.com.cn  邮箱:rjt@xfeb.com
.
内容维护:任金亭
技术支持:襄樊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