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其诗] 曾巩(公元1019—1083年),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尝与王安石交游,颇受欧阳修赏识。嘉佑二年与苏轼同榜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文章长于叙事说理,朴实平易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有风致。在作襄州(今襄樊)知州时写下了不少吟咏襄阳的诗篇。著有《元丰类稿》,曾整理校勘《战国策》等古籍。 初发襄阳携家登岘山置酒① 维舟沔南岸,置酒岘山堂②。 入座松雨湿,吹衣水风凉。 烟岭火明灭,秋湍声激扬③。 乍释尘垢累,况余灯烛光④。 羊公昔宴客,为乐未遽央⑤。 而我独今夕,携家对壶觞 颇适麋鹿性,顿惊清兴长⑥。 归去任酩酊,讵期夸阿强⑦。 [注释] ①初发襄阳:初次出发到襄阳。置酒:备办酒肴。 ②“维舟”:用缆绳把船系在岸边。沔南岸:即汉水的南岸。 ③“湍”:急流的水。 ④“乍释”二句:(游宴岘山,)仿佛忽然间减去了官府办事的劳累;何况这是灯烛映照的良夜呢?更是觉得轻松畅快啊! ⑤“羊公”二句:昔日羊祜与客人岘山宴饮,其乐并没有骤然消尽。遽:骤然。央:尽。 ⑥“麋鹿性”:喻喜爱山林的自由放逸的习性。清兴:清雅的兴味。 ⑦酩酊:大醉。讵:岂。期:必;希望。用晋镇南将军山简醉饮习池典。 [评笺] 写山则松雨、烟岭;写水则水风凉、秋湍声,刻画岘山和汉水的夜色颇俱特色。 |